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必然带来文化的障碍。消除这种文化冲突和空缺既是文学翻译成功的必要,也是一项重大难题,尤其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来说。文学艺术性的最大保留和传达是翻译成功的表现。陌生化是一种艺术手法,从“陌生化”语言来研究围城翻译能为翻译学提供一个好的视角。《围城》是一部功底深厚的中国文学经典,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享誉盛名。研究当中的艺术语言成为文学界的不懈热潮。由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译的唯一的一部英译本在很大程度上准确地传达了原著的幽默语言,又有效地输出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学者对《围城》语言及其翻译的研究不乏少数,而且都有很好的解读视角。然而,“陌生化”语言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视角,因此,从“陌生化”语言来研究翻译,能为翻译学的发展注入力量。“陌生化”是由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和艺术审美。自从问世以来,就广受文学理论界的关注和推崇。它是文学创造过程中采用的刻意创造“惊奇”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惊奇”可以打破常规取得变形和陌生,改变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延长读者审美感知历程。好的作品都有其“陌生性”。“陌生化”有其“文学性”,在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有很大保留的可能空间。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作为一种媒介有责任对原文的“陌生化”的文学性最大地传递。因此,文学翻译与“陌生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陌生化”概念尔后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翻译领域。本文取《围城》及其英译本为例,从陌生化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精华所在,并进一步从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译作对其陌生化语言的保留。文章主体部分主要从作者实现语言陌生化的五个途径出发,探讨陌生化语言的艺术效果,并进一步研究译者如何利用直译、意译、注释、替代等多种翻译手段给外文读者带来最大的审美享受。陌生化的语言在译文中的保留是文学魅力永葆青春的源源动力。同时,借《围城》及其英译为例,本文旨在加大“陌生化”在文学和文学翻译中的关注,以得到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