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核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昆明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探索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以助于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活化是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的关键步骤,但目前关于端粒酶对大肠癌诊断意义的研究均建立在侵入性取材(如术中、腔镜、穿刺等)的基础上,寻找简易、敏感、特异的非侵入性取材方式诊断大肠癌具有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取材方法诊断本病。 目的:研究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及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检测分析了38例大肠癌患者、20例非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DNA含量情况和21例大肠癌组织、17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 结果:1、粪便肠脱落细胞普通光镜形态学观察检查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为55.26%,特异性为80.00%。2、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1.58%、特异性为90.00%;3、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敏感性达90.48%,特异性高达100%。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在19例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中,有16例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表达出阳性。4、大肠癌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的DNA均值、核面积、核异形指数、)sn细胞参数均显著高于非大肠癌组。上述四种核参数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但与分化程度有关,)5n细胞百分率高中低分化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核DNA定量高分化与中、低分化间存在差异显著性。 结论二1、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诊断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2、端粒酶很可能是大肠癌恶性浸润的早期事件,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3、距肿瘤一定距离内的大肠癌癌旁组织中存在播散的肿瘤细胞,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切除的彻底性。4、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分布尤其)sn细胞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重要参数。细胞核形态测量有利于大肠癌的诊断。5、大肠癌患者粪便肠脱落细胞核DNA倍体分布是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
其他文献
桩基属于柔性结构,低频密集,不利于检测.本研究利用小波变换法可以分离高频成份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高频成份和曲线相似性理论相结合的腐蚀厚度识别方法,并以天津港某梁板式码
在化工生产活动中,转动设备检修工作多半是泵的检修,机械密封是化工泵最常用的密封形式,因此,合理维护机械密封以减少泄漏,防止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是设备维护人员的一项重要
<正>本世纪初,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试行)》等文件的颁布,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学校重视。在实施中,研究性学习
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在腹腔内扩散,故五年生存率较低,一般不超过30%。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联合化疗方案,虽然有效率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因此,探索
第一部分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唐诗是唐代诗人智慧、思维、情感、体验的结晶,可谓字字珠圆玉润,句句光彩照人。由它所派生出来的今人常用成语典故,虽是吉光片羽,却依旧鲜活生动,须臾不离地丰富着我们的生
<正>患者女,62岁,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胀痛,无他处放射,近半个月来感觉乏力,体质量下降。患者自诉既往无特殊病史。超声检查:左肾大小104 mm×60 mm×68 mm,右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