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或是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发生痉挛,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因心绞痛为冠心病的主要临症表现,当冠心病归属于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的“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对于防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缓解患者症状、针对西药不耐受人群、应对情绪睡眠障碍等危险因素、PCI搭桥术后调护、预防冠脉再狭窄,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李平教授近5年治疗冠心病的门诊病例,通过数据挖掘、典型医案解读、导师访谈环节,总结出李平教授对冠心病采取的诊疗规律,为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策略提供宝贵的经验信息,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本研究所用冠心病患者病例来源于2012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平教授门诊电子病历。病历信息提取后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应用数据挖掘的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出中药、症状、舌象、脉象、相关病史之间的关系规律。第二部分通过典型医案分析,归纳总结出临床常见证型及基本方剂。最后综上述结果与导师进行访谈研讨,获得一致性结果。结果:(1)本研究收集了李平教授门诊病历3580份。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19份病例,共计814诊次。其中,男性患者占43.26%,女性患者占56.74%,平均年龄为61.04岁。(2)所有医案中,包括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中药,统计出344味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单味药依次为麸炒枳壳、郁金、茯苓、石菖蒲、陈皮、黄连、竹茹、首乌藤、姜半夏、川芎、丹参、葛根、三七、麦冬、瓜蒌、地龙、红景天、北柴胡、红花、麸炒白术。经过频数分析,统计出频繁药对药组132个,其中出现的中药共9味:石菖蒲、郁金、麸炒枳壳、陈皮、茯苓、竹茹、黄连、姜半夏、首乌藤。常用药对共35个,3味药的常用药组共54个,4味药的常用药组共37个,5味药的常用药组共6个。最常用药对为石菖蒲和郁金,出现频次为287。(3)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药物之间496条相关组合。药物之间关联规则的支持度阈值为200,置信度阈值为0.90。其中置信度阈值为0.99的药物关联规则有67条。以石菖蒲、郁金→麸炒枳壳为首,支持度为239,置信度1.0。(4)频数分析结果显示,病历中最常见且频次过百的症状依次为胸闷、眠差、心慌、胸痛、气短、口干、头晕。症状加重情况不多见,最多以“胸闷(加重)”共计20频次,心慌、气短、胸痛次之。病情无变化记录中,眠差以122频次尤为突出,之后为心烦、胸闷、急躁、心慌。症状缓解次数最多且频次过百的依次为胸闷、心慌、胸痛、眠差。消失频次最高的症状依次为胸痛、胸闷、心慌、气短。(5)最常见且频次过百的舌象依次为舌暗、苔白、舌红、苔腻、苔黄、舌胖、苔厚、有裂纹、苔薄、舌下脉络暗、舌淡、舌下脉络瘀滞。最高频次的脉象依次为脉滑、脉沉、脉弦、脉数、脉细、脉缓、脉结、脉代、脉涩、脉伏。(6)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中药与症状舌脉之间的关系,支持度阈值为70,置信度阈值为0.3。结果有787条药组→症状规律,症状出现率依次为“胸闷>眠差>心慌”。关于药组→舌脉总计有4662条,其中“脉滑”、“舌红”与药组的关联性较明显,其余出现的后继为“舌暗”,“舌胖”,“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舌红、苔黄”,“舌红、苔腻”,“舌红、脉滑”,“舌暗、脉滑”,“苔白、脉滑”条,“苔腻、脉滑”。(7)冠心病最常见的相应证候为痰瘀证、痰热证、气滞血瘀证,频次均为100以上。(8)经过频数分析得知,最常见的相关病史为高血压、高脂血症、冠脉支架术后、糖尿病、脑卒中、颈椎病、甲状腺结节、房颤、慢性胃炎、脂肪肝。(9)中药→相关病史的关联规则均以高血压为后继,支持度阈值为70,置信度阈值为0.3。其中关联性最强的为“石菖蒲、郁金→高血压”,支持度为122,置信度为0.4281。(10)透过医案分析整理出李平教授临证规律:香砂六君子汤治脾虚证,三仁汤或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痰湿证,黄连温胆汤治痰热证,柴胡疏肝散治肝郁气滞证,桃红四物汤治气滞血瘀证,天王补心丹治心阴不足证,苓桂术甘汤治疗心阳不足证,六味地黄丸治肝肾亏虚证。(11)分析结果与李平教授对冠心病的认识一致。李平教授认为冠心病诊断纲要为“明缓急,分虚实;辨气血,知痰火,解寒湿;定脏腑,别经络;思男女,虑年龄,识并病”。结论:李平教授治疗冠心病的核心药队为石菖蒲、郁金、麸炒枳壳、陈皮、茯苓、竹茹、黄连、姜半夏、首乌藤。其中,辛药及苦药占最大比例;药物主要归于心、脾、胃、肺经;祛湿化痰药占最大比例,益气的药也占多数。冠心病多与痰湿、热证、气滞血瘀、虚证相关,因此中药以祛湿化痰清热、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滋阴为主。“心主血脉,亦主神明”及“调脾护心”为指导冠心病临床的重要学术观点。诊断方面,李平教授认为辨轻重缓急、辨病辨证、辨体质应当相结合运用,按顺序依次为“明缓急,分虚实;辨气血,知痰火,解寒湿;定脏腑,别经络;思男女,虑年龄,识并病”。李平教授认为冠心病总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具体治法应与诊断结果相对应,心脉与心神同治,固护并调理脾胃。利用数据挖掘、医案解读、导师访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中医病案,为寻找总结规律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