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以跨文化交际为最终目的,是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必经之路。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决定着译文的质量和面貌。传统翻译理论强调以源语为中心,使译者成了“隐形人”、“奴仆”和“模仿者”。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的地位才从传统的边缘位置走向中心,其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开始得到充分发挥。翻译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译者的审美观、文化立场、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等因素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地位显得尤其突出,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活动。译者难免有意或无意地遵从自身喜好和审美标准,协调相关因素对文本进行选择和理解,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采取适当策略对译文进行改写与操纵。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于2004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至今《狼图腾》已出版七年有余,但读者对此书依然热情不减,其读者群反而越发广泛。2007年《狼图腾》英译本在香港国际文学节上荣获年度曼氏亚洲文学奖。其英译本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先生。他有着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双语文化素养,在翻译过程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其丰富的中国经历,正确的翻译策略以及认真的态度也是这次翻译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本论文尝试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讨《狼图腾》的英译,分析译者个人主观因素的成因及其在翻译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所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其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与文学翻译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因素,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者和目标语读者。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的继续,重点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及译者对《狼图腾》英译本的具体操纵。第五部分可视为本研究的补充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葛译成功的原因。最后是结论部分,点明本文的研究意义,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该论文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