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责性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procrastination)是指尽管能够预见到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人们仍然自意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为(Steel,2007)。拖延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表现和工作绩效,还可能对企业生存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Sirois&Fuschia,2015)。研究表明,拖延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普遍存在(Steel&Ferrari,2013),甚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Gustavson et al.,2014)。因此,理解和探索拖延行为发生的核心心理机制,对于拖延的防范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大量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会影响拖延行为,其中尽责性是大五人格中与拖延的关系最密切的人格因子,元分析表明两者的相关达到-0.62(Steel,2007)。然而,尽责性通过哪些潜在心理过程对拖延行为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神经通路或神经基础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研究一从行为测量学角度,考察尽责性和拖延在行为层面的基本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尽责性影响拖延的认知机制;(2)研究二结合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Voxel-based morphometry)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研究方法,重点考察能够尽责性影响拖延行为的神经基础。在研究一中,首先分析了所有被试(N=330)的尽责性和拖延行为数据间的相关,以探究尽责性和拖延在行为层面的基本关系;然后,在对尽责性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重点考察尽责性影响拖延的认知机制。结果表明:(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尽责性和拖延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5,p<0.001);(2)EFA结果显示,尽责性量表包含条理性、目标寻求和可靠性三个因子;(3)回归结果显示,尽责性的时间相关维度(Time_Consci,即条理性因子)和非时间相关维度(Nontime_Consci,即目标寻求和可靠性因子)均能显著预测拖延行为;(4)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尽责性影响拖延行为的两条路径,即自我控制主要作用于时间相关维度(Time_Consci),而成就动机主要作用于非时间相关维度(Nontime_Consci)对拖延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一的结果说明,尽责性和拖延具有稳定高负相关,更重要的是自我控制和动机性因素可能是尽责性影响拖延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在研究二中,为探寻尽责性影响拖延的神经基础,我们首先采用VBM的方法对尽责性的行为和大脑结构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尽责性的神经结构基础;然后,采用RSFC的方法分析大脑静息态数据,以探究能表征尽责性的大脑功能联系;最后,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究尽责性影响拖延的神经通路。结果发现:(1)VBM结果表明,尽责性与左背外侧前额叶(dl PFC)、右侧眶额叶(OFC)、右侧壳核(putamen)的灰质体积呈正相关,而与左侧脑岛(insula)的灰质体积呈负相关;(2)RSFC结果表明,背外侧前额叶与顶下小叶(dl PFC-IPL)、背外侧前额叶与后扣带回(dl PFC-PCC)的两条功能连接均与尽责性的时间相关维度(Time_Consc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旁海马和壳核(PHC-putamen)、脑岛和顶下小叶(insula-IPL)的两条功能连接均与尽责性的非时间相关维度(Nontime_Consc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良好拟合了尽责性影响拖延的两条神经通路,即尽责性通过负责自上而下认知控制的外侧前额叶与顶下小叶间的功能连接(表征Time_Consci),和能够诱发动机的壳核与旁海马、脑岛与顶下小叶间的功能连接(表征Nontime_Consci)共同影响拖延行为。因此,研究二的结果揭示,尽责性主要通过认知控制和动机两条神经通路共同对拖延行为产生影响,从神经基础层面进一步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综合而言,本研究的发现:(1)尽责性主要通过自我控制和动机性因素(如成就动机)来影响拖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作用过程的认知机制;(2)与自上而下认知控制有关的大脑结构(如dl PFC、OFC)和功能耦合(如dl PFC-IPL,dl PFC-PCC),以及能够诱发动机的大脑结构(如putamen、insula)和功能耦合(如PHC-putamen、insula-IPL),是尽责性影响拖延的神经结构基础。总之,本研究结合了行为测量学和认知神经学的研究方法探明了尽责性影响拖延行为的认知机制和神经基础。这对于理解尽责性影响拖延的认知神经机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从尽责性(尤其是认知控制和动机两条通路)角度为拖延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气手枪运动是奥运射击项目的重要分支,而射击成绩的好坏与击发瞄准期运动员的心智状态息息相关。然而,以往研究更倾向于关注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击发准备期的心智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力度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希冀通过同步监测青少年气手枪运动员在实弹射击场景中击发瞄准期的脑电和心电活动,考察运动员在击发瞄准期的脑、心激活水平特征,进一步验证击发前的脑-心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脑-心协同激活水平与射击表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且广泛的心理疾病。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规定:病人如果满足9条诊断标准中的5条(且至少包含抑郁情绪或者兴趣缺失症状中的一条),就可以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基于这样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患者们可以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组合,即可能会出现2个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被诊断为一样的,但是却在不同的症状上展示出“优势”。因此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这一角度来分析抑郁症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承担着更重大的任务。因此了解初中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现实意义。已有研究更多是在探究企业员工的主动职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较少关注教师群体的主动职业行为,缺乏成熟的测量工具,进而无法了解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本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实施的导致身体、性或心理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躯体攻击、心理攻击和性胁迫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亲密伴侣暴力是妇女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对亲密伴侣暴力研究进行回顾后发现,亲密伴侣暴力受暴不仅存在于女性中,也存在于男性中。男性与女性可能都是施暴者,也可能都是受暴者。同时,亲密伴侣暴力并不只存在于异性关系中,也存在于同性关系中。西方社会研究表明,虽然同性亲密
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作为社区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国内外学者已围绕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研究,它是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及对成员间的情感,能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社区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有研究者提出社区感具有环境特异性,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中其内涵会发生变化,学界已围绕虚拟社区感、学校社区感等概念开展相关研究。运动社区感(sense of sport communit
新时期以来,当中国当代文学处于空前繁荣的创作思潮时,西部文学亦以其独特而奇瑰的文学艺术、多元的文化背景跻身创作主流。就创作主题来说,现代社会对遥远乡村的想象、中国乡村发展战略、文化传统的保留等因素,使乡土叙事成为了新时期西部文学的重要创作内容。雪漠作为西部文学新一代典型的乡土作家,长久的乡村生活经历和对西部贫瘠土地上农民生存现状的关心,使得他的写作笔锋集中在了西部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深处。引人注目
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过程一直是语言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也是众多研究的争论所在。词汇识别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词汇进行语义提取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词汇的字体、模糊度、频率、上下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引起众研究者的兴趣。关于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机制,产生较大影响的理论模型为多阶段激活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多阶段激活模型认为词汇识别过程中各阶段间的激活传递存在阈限,某个阶段被激活
刻板印象威胁(stereotype threat)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威胁(Steele,1997),是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持有消极刻板印象,所属群体成员由于担心或害怕,反而验证该群体消极刻板印象预言(Steele&Aronson,1995),从而感受到的威胁感和压力感。作为一种自我验证性忧虑或恐惧(迈尔斯,2006),刻板印象威胁不仅会诱使污名个体担心他人,甚至担心自己会依据
学位
金宇澄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空间叙事特征。空间表达与文学创作被他有机结合,这得益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趣味。他的文学创作深受绘画和电影的影响,而这两者都属于视觉艺术范畴。金宇澄在童年时期就喜欢画图,他也为自己的多部作品绘制插图80余幅,他认为书中之图,正是作者文字所不能达之处。有艺术评论员称他在视觉记忆方面出类拔萃,细节惊人,这即使在专业画家中也是很少见的。并且金宇澄自述是看着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其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