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依据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和原则,通过前瞻性横断面研究以及回顾性临床调研对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前期)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探求慢性肾炎正虚与邪实的证侯分布及组合特点;通过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侯与临床生化免疫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客观再现慢性肾炎证候的本质。方法:(1)样本量估计:按照多因素分析的一般规律,将样本含量设定为所有变量数目的5-10倍,选取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临床病例调研表》的制定:根据本学科专业知识参照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制定。(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差异性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等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支配慢性肾小球肾炎四诊变量的公因子,根据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1)本次调查具有完整肾活检病理报告的患者以IgA肾病最为多见,占总体54.2%,远高于其他病理类型。(2)54个症状出现频率排在前10位的是:少气乏力>小便黄赤>口苦>口粘>心烦易怒>大便粘滞>畏寒肢冷>腰部隐痛(休息缓解)>善叹息>潮热盗汗。(3)本虚证候发生率依次是:气虚>肾虚>脾虚>阳虚>阴虚>肝肾阴虚>阴虚动风;标实证候发生率依次是:湿热证>瘀血证>肝郁气滞>水湿>肝郁化火>毒邪>痰浊>外风。(4)证候组合方面:湿热+瘀血组明显多于单纯湿热或单纯瘀血组;湿热+瘀血组脾肾阳虚和肝郁化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5)因子分析结果得出13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0的出现率最高,其包括的证候为湿热证和瘀血证;单纯本虚证的因子中以气虚为主的因子8的出现率最高。结论:(1)慢性肾炎本虚证气虚发生率最高,而实邪以湿热和瘀血最为多见,提示湿热和瘀血是慢性肾炎的重要病机,并且二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加重对正气的耗伤和气机的阻滞。(2)因子分析虽不能代替传统中医辨证,但能对中医证候进行较理想的分离,顺利得到独立的证候分组,特别是排在前3位的证候中二者都包括了瘀血证和气虚证,这也验证了本研究第二部分中主要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