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哈托的“中国观”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哈托是印尼当代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总统(1966-1998年),在其执政期间,印尼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他因此获得印尼“建设之父”的美誉。而苏哈托执政时期的印尼与中国关系(1967-1990年)经历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最低潮时期,直到1990年8月8日,两国才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可以说,苏哈托在其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没有很大的改变,到了后期,其“中国观”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对印尼与中国的关系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苏哈托的政治生涯及政治思想理念进行了介绍,然后简要回顾了前苏哈托时期的中印尼关系,接着分析了苏哈托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中国观”,并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个人层面、国家层面、国际层面这三个层次对苏哈托“中国观”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中既有苏哈托的个性特征、个人地位转变和利益诉求等个人因素的使然,也有苏哈托出于维护印尼国家利益的考虑,更有国际背景、国际格局变动的大环境影响,当然中国方面的积极互动也是苏哈托“中国观”得以转变的重要原因。随着苏哈托“中国观”的转变,其对中国的态度和看法逐渐趋于正面、积极,这为中国与印尼两国关系健康稳步向前发展扫除了障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决策者个人对一个国家的外交决策是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其他文献
采用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测量钢轨轨距角–轨肩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通过裂纹平面化、尖端拟合和空间定位,重构真实裂纹的三维形态和空间位置;考虑裂纹尖端塑性区和磨耗的影响,
海洋对于地球和生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宝库,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将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人口激增等难题的重要出路。本文牢牢抓住“物权”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组织在国际层面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其权力也不断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国际组织行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国际社会民主
随着NGO的不断发展,NGO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市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虽然NGO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尚有争论,但是NGO全方位地参与国际事务却是不容争辩的事实。NGO参与的国际事务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