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哥巴文是中国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一种文字系统,其使用人群仅限于纳西族的东巴,主要用于东巴书写经典,或用来直接书写经文,或在东巴经中用来标音。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用哥巴文书写的经书是纳西族文化典籍的一部分,亦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名录”的一部分。对哥巴文典籍的整理、释读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对这种文字系统起到存字、存音、存义的作用。但因目前已刊布的哥巴文经书或在经文部分存在脱文、衍文、别字、字序颠倒等问题,或在对译部分存在缺译、多译、错译的问题,或在汉语译文部分存在缺漏、错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哥巴文经书的传承和使用,也不利于对哥巴文文献研究工作的开展。故而对已公布的哥巴文文献进行校译与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促使现有的哥巴文经书更趋完善;还能为哥巴文字系统的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基础资料,起到正字、正音、正义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已经释读整理并公布的完整的哥巴文经书数目是有限的,主要包括12本,去其重复,共计8种。另外,《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书》所收录的东巴经书中也存在一些零散的哥巴文字符。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些哥巴文文献的校译工作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仅存3种,这3种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对哥巴文文献原文及其译本进行系统性校译提供了一些思路,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有指导性的适合哥巴文文献校译的理论出现。本文以目前已公布的哥巴文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首次对这些哥巴文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校译,并首次总结了哥巴文文献校译的原则和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一章的内容为:首先,交代了现有的已经整理刊布的哥巴文经书的基本情况,并梳理了已有的关于哥巴文文献的校译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优点及不足之处。其次,分析了对现有的哥巴文文献进行系统性校译的文献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并在系统性校译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哥巴文文献校译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最后一节则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步骤。第一章至第六章是关于哥巴文文献的校译成果,前五章中每一章对应一种哥巴文经典,分别是《大祭风·迎请莫毕精如神·卷首》两种版本的校译研究、《大祭风·迎请精如神·卷中》两种版本的校译研究、《麼些族占卜起源的故事》与《求取占卜经》的校译研究、《超度死者·卢神启程·向神求威力》的校译研究、《大祭风·超度董族的吊死者·卷首》的校译研究。第六章是对《大祭风·迎请卢神》、《大祭风·送神》这两本经书及《哈佛燕京学社藏纳西东巴经书》中零散的哥巴文进行校译研究的结果。本文借用校勘学中的对校法、本校法、理校法、他校法等方法对以上哥巴文文献进行系统性校译,完善了现有的哥巴文经书,为哥巴文字系统的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基础材料。本文第七章至第九章是在前六章哥巴文文献校译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哥巴文工具书对哥巴文字系统中的“水系字”、哥巴文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哥巴文字符(?)的字源进行深入探索,具体内容如下:第七章的主要内容为:水系字是哥巴文字系统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字符,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把哥巴文水系字定义为:在(?)“水”这个字符的基础上通过增形或变形而成;其意义都与水相关的一批哥巴文字符。本章以现有的哥巴文工具书中收录的哥巴文水系字为研究对象,并参以哥巴文经书中出现的水系字。从类型学的角度对哥巴文水系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进行分析归纳,并与东巴文中相关字群的特点进行对比。从抽样统计方法的原则出发,至少可以这样认为:这些观察、研究和比较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哥巴文和东巴文的某些状态的倾向性。由此得出: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两种不同的文字时,其造字心理既具有延展性又具有创造性;哥巴文是一种不成熟的标音文字,仍旧保留着意音文字的某些特征。第八章的主要内容为:哥巴文字符与汉字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以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史料为研究资料,以文献产生时期当地通行的汉字字形作为汉字型哥巴文字符在字形方面的比较对象,以此探知哥巴文借入汉字和使用汉字型哥巴文的一些规律:不同东巴在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时共性与个性并存;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使用在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衡,但在文献种类上不存在明显的使用差异;汉字型哥巴文字符体系的发生、发展和传承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同的汉字借入哥巴文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汉字在借入哥巴文系统后,在早期使用时,其字形、字义与源字基本相同,但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假借现象逐渐孳乳;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哥巴文所借汉字的字体形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有篆体、繁体、俗体的区别。第九章的主要内容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哥巴文字符(?)([nu])借自汉字“小”,通过对哥巴文现有字典与已翻译公布的经书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纳西族东巴使用汉字型哥巴文字符的特点得知:(?)([nu])的本义是“你”,(?)([nu],“你”)是(?)([nu],“你”)的省体,后者借汉字“伱”,哥巴文字符(?)([nu],“你”)借入汉字的过程是:“伱”(?);(?)([nu])表示“小”义时属于同音假借现象;(?)([nu])表示“嘴”、“角”、“心”等义时属于音近假借现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第一,材料的系统性。本文首次把现有的已经整理公布的哥巴文文献进行系统性地校译与研究。第二,研究角度的全面性。本文不仅对哥巴文经典的原文进行校勘,还对已有的相关译本的国际音标注纳西语音、汉文直译对注和汉语意译这三部分进行了校译。另外,本文对哥巴文经书中所使用的但不见于现有的哥巴文工具书的字符进行了辨析和字源考释的工作。第三,校译理论的创新性。本文首次总结了哥巴文文献的校译经验,并将之提炼成校译原则和具体实施细则,为日后新整理的哥巴文经书的校译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