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析(SEM)、能谱分析(EDS)以及硬度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接头各微区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各微区内析出相的尺寸、分布情况以及在焊接过程中的溶解、析出行为。对接头在3.5%NaCl溶液中进行浸泡腐蚀试验,并结合晶间腐蚀试验、剥落腐蚀试验研究各微区的腐蚀行为,再通过金相显微镜和SEM原位观察各微区腐蚀行为演变。通过电化学测试(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手段深入研究接头各微区之间的腐蚀效应。接头组织分析表明:合金中析出相主要为θ(Al2Cu)相。轴肩作用区(SAZ)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大尺寸析出相粒子在热机作用下破碎细化且均匀分布,大部分θ(Al2Cu)相溶解,硬度明显比母材低。浸泡试验、晶间腐蚀试验与剥落腐蚀试验结果表明:2219铝合金FSW接头各微区在腐蚀介质中以点蚀-晶间腐蚀-剥落腐蚀的过程发生演变。接头各个微区的腐蚀机制是基体与第二相之间的微观电偶的形成,而各微区腐蚀行为的不同源于微观组织的差异:母材(BM)与热影响区(HAZ)内粗大的析出相使其与基体之间形成的电偶作用最明显,因而腐蚀较严重;SAZ由于析出相尺寸小,分布均匀,微观电偶作用较弱,因而在腐蚀过程中始终呈现点蚀。通过开路电位分析2219铝合金FSW接头各微区之间存在腐蚀电位差,有电偶腐蚀效应存在。SAZ电位较高,作为阴极受到保护;BM作为阳极加速腐蚀。通过极化曲线分析表明,随浸泡的进行,各微区腐蚀行为随之发生变化。浸泡初期,SAZ腐蚀电位高于BM,浸泡一段时间后,两微区的腐蚀电位差逐渐减小直到电位差消失,甚至极性发生反转,这是接头不同微区之间的电偶腐蚀效应与第二相粒子在腐蚀过程中的行为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