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OMSCC)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为最多见,约占80%以上。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高分化型、中分化型和低分化型,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的恶性程度升高。目前,OMSCC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期因子(MK)是一个新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在胚胎期MK在组织中广泛分布,出生后其表达降低,仅局限于某些特定部位,它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与分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知的最关键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之一。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K和VEGF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颌面部鳞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选取存档的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50例OMSCC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颌面部组织标本。分为实验组(OMSCC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将每个蜡块切为4-5um的切片,共切4张,1张HE染色,1张作为阴性对照,其余2张分别行MK和VEGF染色。方法如下: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5%过氧化氢甲醇振洗25分钟,以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微波抗原修复,92-98℃ 15分钟,室温冷却;正常山羊血清封闭,37℃孵育30分钟;倾去血清,滴加一抗,4℃过夜;滴加生物素化二抗,37℃孵育25分钟;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37℃孵育20分钟;最后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除血清封闭步骤外,以上各步后均以PBS振洗5分钟×3次。用已知MK和VEGF阳性的乳腺癌标本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MK以细胞胞浆中出现清晰棕黄色细颗粒状物质,着色高于背景底色为阳性,无阳性细胞为阴性。VEGF以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着色高于背景底色为阳性。分级标准:每例切片在(400×)光镜下选取5个视野,按阳性肿瘤细胞数/所计肿瘤细胞数×100%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PI)。采用半定量法,按PI为0%为阴性(一)、1%-25%为弱阳性(+)、26%-50%为中度阳性(++)、>50%以上为强阳性(+++)分级。所有数据经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完成。组间指标表达率的比较与指标间关系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必要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指标表达强度的比较用等级分组资料的秩和检验。
结论:
1.在OM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存在VEGF表达,VEGF在OMSCC组织中表达升高。
2.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来源以及不同分化程度的OMSCC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没有差异。
3.MK只在OMSCC中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4.在不同分化程度的OMSCC组织中,MK的表达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OMSCC组织中,MK的表达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MK的表达与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5.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来源的OMSCC组织中,MK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
6.MK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VEGF可能是MK在OMSCC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中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