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ao2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图已全面铺就,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中,《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赫然其中。这是我国第一次将技术学科以课程标准形式出现,并与其他学科同时颁布的国家课程文件。本次新课标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正确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正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是我们正确领会、贯彻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随着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围绕信息素养的讨论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含义,用多种学习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探讨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我选择了这个题目,期望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阐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只有从社会发展、高中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来重新审视普通高中教育,才有助于我们确立先进的普通高中教育理念,现实地把握当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提高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紧迫感的认识。第二章从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背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史和信息文化的发展历程这几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第三章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素养。在本章中,首先回顾了信息素养的发展演变,然后在充分理解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从技术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这些个不同的视野,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度”描述。第四章首先阐述了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从而转变教学思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素养。后半部分属实践性研究,结合案例介绍了四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在继承与创新中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教育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根本准则,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讲诚信既是衡量个人品德优劣的重要道德标准,又是从政为官必须具备的基本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浪潮,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学的效率,依然是不变的主题。本文在介绍思维导图的学习方
系统地概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的技术方法、特点和研究进展,并认为溶胶-凝胶法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正>今年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许多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刷新历史纪录。7月30日,中
近年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农业生产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农田土壤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有关旱作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内外的研究较
详细的介绍了提高20Mn2钢锻件屈服强度的工艺试验过程、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提高20Mn2钢锻件屈服强度的工艺措施。
增强现实(AR)的应用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在本文中,我们不会探讨AR的定义——它可以是混合现实、延伸实境、或是利用迭加图形(overlaid graphics)来增强「现实」的任何一种形式。早
在近几年的火力发电厂的抗震设计中,一直错误地采用《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超越概率10%的特征周期,本文通过对《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条文的解读和分析,对
1933年曹禺先生创作的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经典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争议。其中蘩漪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论文力图从文献的整理、蘩漪性格独特性
梁衡的散文作品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山水散文和人物散文。在对当代散文作品反思的基础上,梁衡拓宽了当代山水散文的创作领域,他不再挖掘山水散文的象征美,而是力图从大自然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