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公司法》第15条对转投资行为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允许公司对外投资,但有限制条件,即:不能承担连带责任。该条文自2005年修改后,便一直具有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颇为受阻。2021年《公司法(草案)》虽然对该条进行了修改,但并未改变该法条的实质内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条本身争议和适用难题。我国学者对现行《公司法》第15条的研究,或是基于2005年《公司法》第15条进行立法原理分析,或是对公司成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公司法》第15条对转投资行为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允许公司对外投资,但有限制条件,即:不能承担连带责任。该条文自2005年修改后,便一直具有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颇为受阻。2021年《公司法(草案)》虽然对该条进行了修改,但并未改变该法条的实质内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条本身争议和适用难题。我国学者对现行《公司法》第15条的研究,或是基于2005年《公司法》第15条进行立法原理分析,或是对公司成为普通合伙人的利弊影响进行分析,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并未形成系统的建议,也未能将转投资制度与《公司法》第15条更深入地结合起来。司法实践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通过在裁判文书网上进行搜索,可以发现,援用该法条的人或是据此认为某行为属于公司转投资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或是不加辨别地错误引用以规避连带责任。这样薄弱的理论基础和混乱的司法实践表明:正确解读和研究公司法第15条,正确理解该条所规定的“连带责任”,深化《公司法》第15条的内涵及延伸内容,研究公司转投资行为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衔接机制,为公司对外投资寻找可行路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全文的研究可以得到结论:公司成为普通合伙人虽然存在风险,但可以通过与公司法体系下其他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法律规定进行衔接来减少风险,因此不必要严格限制公司对外转投资行为。本文研究《公司法》第15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公司连带责任的承担,故而将研究视角落在该条但书条款中。第一部分为研究基础,包含问题的提出与说明、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框架、研究价值及意义、论文创新之处五个部分。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的梳理和分析,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部分对《公司法》第15条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法理学的规范分类方法对该条但书条款进行解释,明晰该条文的最大争议为公司是否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人,针对该问题进行价值讨论。第三部分是对《公司法》第15条“连带责任”的限制性解释可能。通过分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可能引发的责任风险,从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保护、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等多个角度来理解《公司法》第15条规定的“连带责任”,得出公司可以成为普通合伙人,承担限制性连带责任的结论。第四部分立足于公司法修改的立法意向,联系前文对“连带责任”进行限制性解释的结论,提出《公司法》第15条的规范意旨与再造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2018《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缺席审判程序以基本法律的形式进行了确认,其被新设目的是为了对党中央精神进行深入贯彻落实,为国家反腐败工作,提供一些制度上的帮助与支持。对于这个崭新的、涉及面相当宽泛,而且繁杂的程序即缺席审判程序,单单用为数不多的几个条文,就将其列为刑事诉讼法里,当中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比如理论界都很关注的且有研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还有就是在实务上会面临的一些困扰甚至出现不必
电子数据作为“新证据之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对刑事电子数据取证主体提出较高技术性要求,取证主体应当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合法性,二是合技术性。目前立法侧重于合法性资质,将侦查人员、调查人员确定为刑事电子数据取证主体。这与保守的理念理念有关,也反应了立法未对刑事犯罪新形态予以注重有关,利用暗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常态。目前立法中确定的刑事电子数据取证主体无法满足电子取证的需求,由非法定
和解合同重大误解作为和解合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规则在我国还处于不明晰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对我国和解合同重大误解规则进行具体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解合同重大误解具有特殊性,其撤销受到严格限制。除一般错误情形外,和解合同重大误解可以分为和解标的错误和和解基础错误,两种错误情形均应依据我国重大误解规则进行解释适用。前者限制合同撤销既是和解合同的应有之义,又是不符合重大误解适用要件的要求;后者属于共
合同解除制度突破合同严守原则,在特殊情况下赋予了当事人可以“逃离”合同束缚的机制,不仅保障了合同解除的合法性,也赋予了合同当事人更多的交易可能。但我国《民法典》关于合同解除的条文并不多,导致实践中难以完全适应合同解除争议的需要,《民法典》566条概括规定了合同解除后的三种法律效果,在《合同法》97条的基础上明确了违约损害赔偿的适用以及担保合同的效力,但《民法典》566条的规定依旧过于言简意赅,对于
在世界经济逐步发展的今天,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动荡和不稳定。买卖合同是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物权行为的独立主义及其有因与无因的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对物权行为理论学说进行了介绍,阐释了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概念、物权行为有因性和无因性的理论,主要就物权行为理论在买卖合同中的适用提出了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何为物债二分以及何为物权行为独立性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在买卖合同无效时,物权合同是否有效;第三个
随着人权理念的深入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仍以行为能力作为启动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忽视被监护人意思自治、监护适用范围过窄、侵害被监护人隐私权等过剩介入或过少保护被监护人问题,此外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倡导的平等权享有、残疾人意愿尊重等基本精神理念不符。此种将成年监护理解为行为能力的补正工具,进而实行两者之间的全面“挂钩”主要原因是混淆了两者的本质。成年监护制度是对被监护人不能独立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作为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禽类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病。新城疫于世界广泛流行,严重影响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主要以免疫预防来防控ND,因此疫苗接种是重要的手段。随着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提高,新城疫疫苗的研制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本文主要对新城疫病原特征、致病性、流行病学、诊断及新型疫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城疫的防控提供参考。
在合同义务群中,附随义务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却未得到我国学界与立法的足够重视。然而,在司法实务中,又确有必要回应违反附随义务的救济需求。因此,需对其救济路径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附随义务的涵义是探寻相关救济路径之基础。我国《民法典》视域下的附随义务应限定于合同履行阶段,在解释论上宜视其为一种未约定义务,当事人可以对其进行约定,但此种约定通常不改变其附随性质。依据附随义务的作用,可将其类型化为辅助
人格标识是指,能够通过一定技术使之固定于物质载体之上,具有标示性和区分度的部分客观人格要素,如姓名、肖像、声音等。商事主体以营利为目的,将该人格标识引入商业领域,以一定形式从事商业活动,进行开发和利用,通过人格标识与特定自然人的关联性和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关注,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以获取财产性利益,实现人格标识的经济价值,此过程即为人格标识商品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