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出导向法"是我国学者构建的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引起了外语学界和—线教师的广泛关注,有望解决我国大学英语"学用分离"的问题。但抽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鸿沟",如何实践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理论能否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是否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些问题都有待实践探索。为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真实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境中分三阶段探索和优化"产出导向法"的实施途径,收集和分析质性(学生反馈、同行评价)或量化数据(语言测试、产出文本),在使理论"落地"的同时探究其教学效果,并从实践角度反观理论,对理论进行补充和丰富。本研究通过对行动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将行动后的全面反思升华成能指导"产出导向法"实践并与理论对话的"实践性理论",作为研究成果:首先,揭示了"产出导向法"新手教师在实施其基本教学步骤时面临的潜在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指南和对策;其次,对"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中"驱动"、"促成"和"评价"三环节进行了新的解读,并总结出优化各环节的五个教学原则:1)针对驱动环节的"动机流"原则;2)针对促成环节的"问题-对策"原则、3)"大目标—小步走"原则、4)"学习区"原则;5)针对评价环节的"教、学、评一体"原则。再次,根据以上教学原则,重构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模型。在新教学流程模型中,驱动的"动机流"贯穿教学全过程;促成环节被分成若干子环节或子目标,环环相扣;评价环节既包括促成过程中针对各子目标的"即时评价",也包括对最后产出成果的"延时评价",既在促成前为教学导航、以评促教,也在促成后检测学习效果,以评促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产出导向法"原线形的教学流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新的教学流程模型,使其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最后,从学生语言产出、学习外部条件和学习者内部因素三个方面对"产出导向法"的效果进行总结,证明了其教学有效性。本研究有三点启示:第一,师生协同是"产出导向法"发挥效用的关键;第二,需要建立与"产出导向法"配套的课程体系,创设有利教学条件;第三,如果"产出"概念能进一步拓展,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前景将更广阔,既适用通用英语教学,也有望成为专用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