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昆虫,在烟田中也是烟蚜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对烟蚜的控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以后利用食蚜瘿蚊防治烟蚜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田间调查法研究了食蚜瘿蚊在自然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利用食蚜瘿蚊对烟蚜、豆蚜、甘蓝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研究筛选出最佳食料蚜虫,并在基于最佳食料蚜虫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接蚜密度和不同接蚜高度确立一个最佳接蚜密度及高度;食蚜瘿蚊捕食豆蚜的最佳温度研究是以不同温度下对不同密度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进行研究;田间释放过程中,利用饲养的食蚜瘿蚊采用四种放蚊方式(总放蚊量为200头,分为一次放蚊,两次放蚊,三次放蚊,四次放蚊)及4种放蚊益害比(1:1,1:20,1:30,1:40)进行释放找出最佳释放次数及释放比,从而达到一个食蚜瘿蚊释放的最优化。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食蚜瘿蚊在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本文采取田间调查的方式调查食蚜瘿蚊在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调查结果表明,食蚜瘿蚊的成虫羽化时间多在夜间;傍晚产卵,卵多产在烟叶背面及下部烟叶上;食蚜瘿蚊的卵孵化高峰期是在上午9时之前,爬出后即开始以其刺吸式口器进行取食;老熟幼虫从烟叶落下来后,短距离蠕动后钻到土中结茧;化蛹多选择在松软潮湿的地方,化蛹时从头胸部开始脱皮。2.食蚜瘿蚊最佳寄主食物的筛选及扩繁技术用活体植株研究食蚜瘿蚊对豆蚜、甘蓝蚜、烟蚜的捕食功能过程中,随着猎物密度的增长,食蚜瘿蚊的捕食量呈上升趋势,这与在离体植物上的食蚜瘿蚊对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一致。由结果发现,食蚜瘿蚊幼虫对甘蓝蚜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对豆蚜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而在食蚜瘿蚊幼虫对三种蚜虫的搜寻效应上,食蚜瘿蚊对豆蚜、甘蓝蚜、烟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对豆蚜变化趋势最大,且当蚜虫密度相同时,食蚜瘿蚊幼虫对豆蚜的搜寻效应也要高于其对烟蚜与甘蓝蚜的搜寻效应。种植蚕豆以接蚜过程中,发现在豆苗长至2.5cm时接入10头蚜虫更加利于蚜虫的繁殖。因此,将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合三种蚜虫的寄主植物种植周期可以得出结论,在利用食蚜瘿蚊幼虫防治烟蚜的初期,进行食蚜瘿蚊的繁殖时,以豆蚜为其最佳食料蚜虫,并在苗高2.5cm时接入10头蚜虫为最佳接蚜点。3.温度对食蚜瘿蚊幼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在14℃、18℃、22℃、26℃四种温度环境下,用Holling方程对其不同温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拟合。拟合后,结果显示,在22℃的温度环境下,食蚜瘿蚊幼虫捕食豆蚜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且日捕食量也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其捕食量也有所变化,由拟合方程得出其瞬时攻击率及日捕食量也是呈减少趋势。同时也发现,食蚜瘿蚊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对豆蚜的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的密度的增加而呈减少趋势,而在22℃下捕食豆蚜时,其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最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食蚜瘿蚊对其最佳食料蚜虫的捕食的最佳温度为22℃。4.食蚜瘿蚊释放技术在大田释放中,若烟蚜初始量处于一个较低量的情况下,采用少量逐次的放虫方式控制效果比一次释放的方式更好;为保证释放食蚜瘿蚊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以1:20的益害比为最佳比例,其6天后的防治效果高达95%,这将有利于开展利用食蚜瘿蚊防治烟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