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蚜瘿蚊扩繁技术及其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enbin880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天敌昆虫,在烟田中也是烟蚜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对烟蚜的控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以后利用食蚜瘿蚊防治烟蚜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田间调查法研究了食蚜瘿蚊在自然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利用食蚜瘿蚊对烟蚜、豆蚜、甘蓝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研究筛选出最佳食料蚜虫,并在基于最佳食料蚜虫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接蚜密度和不同接蚜高度确立一个最佳接蚜密度及高度;食蚜瘿蚊捕食豆蚜的最佳温度研究是以不同温度下对不同密度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进行研究;田间释放过程中,利用饲养的食蚜瘿蚊采用四种放蚊方式(总放蚊量为200头,分为一次放蚊,两次放蚊,三次放蚊,四次放蚊)及4种放蚊益害比(1:1,1:20,1:30,1:40)进行释放找出最佳释放次数及释放比,从而达到一个食蚜瘿蚊释放的最优化。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食蚜瘿蚊在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本文采取田间调查的方式调查食蚜瘿蚊在烟田中的生物学习性。调查结果表明,食蚜瘿蚊的成虫羽化时间多在夜间;傍晚产卵,卵多产在烟叶背面及下部烟叶上;食蚜瘿蚊的卵孵化高峰期是在上午9时之前,爬出后即开始以其刺吸式口器进行取食;老熟幼虫从烟叶落下来后,短距离蠕动后钻到土中结茧;化蛹多选择在松软潮湿的地方,化蛹时从头胸部开始脱皮。2.食蚜瘿蚊最佳寄主食物的筛选及扩繁技术用活体植株研究食蚜瘿蚊对豆蚜、甘蓝蚜、烟蚜的捕食功能过程中,随着猎物密度的增长,食蚜瘿蚊的捕食量呈上升趋势,这与在离体植物上的食蚜瘿蚊对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一致。由结果发现,食蚜瘿蚊幼虫对甘蓝蚜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对豆蚜的瞬时攻击率最高。而在食蚜瘿蚊幼虫对三种蚜虫的搜寻效应上,食蚜瘿蚊对豆蚜、甘蓝蚜、烟蚜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对豆蚜变化趋势最大,且当蚜虫密度相同时,食蚜瘿蚊幼虫对豆蚜的搜寻效应也要高于其对烟蚜与甘蓝蚜的搜寻效应。种植蚕豆以接蚜过程中,发现在豆苗长至2.5cm时接入10头蚜虫更加利于蚜虫的繁殖。因此,将捕食功能反应及搜寻效应结合三种蚜虫的寄主植物种植周期可以得出结论,在利用食蚜瘿蚊幼虫防治烟蚜的初期,进行食蚜瘿蚊的繁殖时,以豆蚜为其最佳食料蚜虫,并在苗高2.5cm时接入10头蚜虫为最佳接蚜点。3.温度对食蚜瘿蚊幼虫捕食作用的影响在14℃、18℃、22℃、26℃四种温度环境下,用Holling方程对其不同温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拟合。拟合后,结果显示,在22℃的温度环境下,食蚜瘿蚊幼虫捕食豆蚜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且日捕食量也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其捕食量也有所变化,由拟合方程得出其瞬时攻击率及日捕食量也是呈减少趋势。同时也发现,食蚜瘿蚊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对豆蚜的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的密度的增加而呈减少趋势,而在22℃下捕食豆蚜时,其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最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食蚜瘿蚊对其最佳食料蚜虫的捕食的最佳温度为22℃。4.食蚜瘿蚊释放技术在大田释放中,若烟蚜初始量处于一个较低量的情况下,采用少量逐次的放虫方式控制效果比一次释放的方式更好;为保证释放食蚜瘿蚊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以1:20的益害比为最佳比例,其6天后的防治效果高达95%,这将有利于开展利用食蚜瘿蚊防治烟蚜工作。
其他文献
建立公正、有序、高效的破产程序是债仅人获得公平、最终实现其债权的途径。在我国现行破产程序中存在不当行政干预严重、司法管辖的地方保护主义、缺乏监督以及债权人利益保
为避免我国沿海城市遭受洪涝灾害侵袭,保证广州市可持续发展,利用8种气候模式数据集和4种排放情景(A1B,RCP2.6,RCP4.5,RCP8.5)对广州市未来时期(2020—2050年)的极端降雨和气
通过对江西有色企业生产设备完好状况的统计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生产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设备管理发展目标和对策,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动物体内的染色体即细胞核组成部分,细胞核组成部分的变化通常会导致遗传物质的增加或丢失,同时细胞核组成部分还从根本上影响着基因.细胞核组成部分体现着生物独有的特性,细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设备层出不穷,从掌上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MINI超级本;网络发展也异常迅速,局域网已经被现在社会到处弥漫的WIFI无线网络所取代。这些变化,促进了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逐渐增多,中医治疗痛风的研究报道也随之增多。作者通过梳理中医治疗痛风的历史发现,临床上中医治疗痛风多以二妙散系列类方为主,其中以四妙散应用最多。常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谷物淀粉的生物合成和主要理化特性、淀粉性状的遗传传及其与品质关系等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淀粉品质性状研究在谷物品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讨论了钨酸钠(Na2WO4·2H2O)生产工艺原理,提出了粗、精钨酸钠生产的合理工艺方案,指出了提高钨酸钠产品中WO3含量及控制钨酸钠晶形的方法。
影响散粒介质渗透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在分析散粒介质渗透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散粒介质的颗粒组成对其渗透性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不同组分粒径与渗透系数的关系,最后提出以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