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研究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 LI)与LI后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2)在此基础上探讨LI后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寻找导致LI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LI后焦虑抑郁的中医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临床观察对象来自东方医院和东直门医院住院病人。依据公认的诊断标准,结合辅助量表,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LI患者共43例,其中LI伴发焦虑抑郁观察组26例,单纯LI对照组17例。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量表评分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依据标准分别为:(1)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焦虑和抑郁诊断标准采用国内于2001年最新颁布的CCMD-3,广泛性焦虑症和抑郁的诊断标准;(3)中风中经络诊断标准符合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中风证候诊断标准依据(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采用的量表有:(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h Stroke Scale, NIHSS);(3)中风证候诊断评定量表:参照国家科委攻关项目“85-919-02-01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将中风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六大证,并在此基础上增补了气滞症、血虚症。以上临床及实验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符合LI病人43例,单纯LI病人17例,占39.5%,LI伴发焦虑抑郁病人26例,占60.5%。(1)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病人在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上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病人NIHSS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下:方差齐性检验P=0.8703,故两组数据同方差,两组均值比较P=0.84>0.05,无统计学差异;(4) LI伴发焦虑抑郁与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的关系:因目前收集到的LI病例神经系统缺损积分均为轻型,为统计方便,将其分为0-5分、5-10分、11-13分三个等级,统计结果显示P=0.9752>0.05,即LI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神经系统缺损积分轻型分级无关。(5) LI伴发焦虑抑郁与病灶最大直径的关系:将病灶最大直径分为1-5mm、6-10mm、11-15mm、16-20mm四个等级,统计结果显示:P=0.2742>0.05,即LI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最大直径分级无关。(6) LI伴发焦虑抑郁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将病灶部位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为:左半球、右半球、左右半球均有,另一种为:前、后、前后均有。统计结果显示:P>0.05,即LI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部位无关(注:前为病灶前端到额极距离<40%额枕极距离)。(7) LI伴发焦虑抑郁与每日吸烟量、运动量、工作性质的关系:将每日吸烟量分为>10支/日和<10支/日;将运动量分为经常锻炼、一般活动、好静懒动三种类型;将工作性质分为脑力劳动、半脑半体、体力劳动三种。统计结果显示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即LI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每日吸烟量、运动量、工作性质无关。(8)两组病人在各证候发生频数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9) LI伴发焦虑抑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①经统计分析,与焦虑有线性关系的证候只有x6,即阴虚阳亢证。直线回归方程是:Y=36.579+1.948x6。②与抑郁有直线相关的证候有x6与x8,即阴虚阳亢证与血虚证。直线回归方程是:Y=34.086+1.132x6+1.220x8。结论:(1)LI后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病史、神经系统缺损积分、病灶直径、吸烟史、工作性质、运动量、病灶部位(前后)、病灶部位(左右)均无关。(2)单纯LI与LI伴焦虑抑郁的中医证候分布无差别。(3)LI抑郁积分与阴虚阳亢证、血虚证积分成正相关;LI焦虑积分与阴虚阳亢证积分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