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是30年代京派文学的中流砥柱,汪曾祺则被称为京派文学的最后一个传人,两人归于同一流派,不仅仅是由于现实中的师徒关系,更主要是由于两者在创作立场、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相似性。但沈从文与汪曾祺毕竟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两个生命个体,细读两者的散文作品,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明显差异。本文之所以选取沈从文、汪曾祺两个作家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是打算让两者互为参照,找出他们的异同之处,而散文作为一种具有“原生态”特点的文体,可以更为真实地显现出作家的心路历程。沈从文与汪曾祺追求文学审美的独立品格,回避着时代主潮,但不管是在对比中揭示病痛,还是在滋润中净化人心,沈从文与汪曾祺都出于作家的责任和良知,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建构起自己有利于社会人生的文学世界。我的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同质追求。作为间隔整整半个世纪的两个作家,沈从文与汪曾祺的相似性显而易见:自觉疏离与中心主流的关系,采取一种边缘性的叙述立场,追求文学的独立品格;取材随意散漫,情感淡然悠长,在平实流动的叙述中追求一种“水”性散文的独特韵味,建构起独具特色的散文世界。笔者将在这一章,从“边缘处的叙述立场”和“‘水’性散文的特质”这两方面来探讨相隔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作家的相似之处。第二章:爱和美孕育出的异质世界。沈从文与汪曾祺坚守对爱与美的追寻和建构,但由于历史、时代、个人等种种原因,却遭遇着不同的命运。笔者通过细读文本发现:沈从文的散文世界中充满了矛盾与对立,弥漫着痛苦的张力,汪曾祺的散文则更倾向于为读者营造一个温润和谐的纯净天堂;沈从文散文中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美丽的忧愁,汪曾祺散文带给读者更多的则是古朴明净的超脱之感。笔者将从“美丽的忧愁”和“温润的和谐”两方面来比较两者散文作品的异质特色,探寻造成这些差异的历史、时代、个人等种种原因。第三章:沈从文、汪曾祺的散文功用理论。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迥然不同的时代境况,影响着沈从文、汪曾祺不同的散文功用理论。笔者将从“在对比中揭示病痛”和“在静穆中滋润人心”两方面来说明,虽所处时代不同,但沈从文与汪曾祺都出于作家的责任和良知,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建构起自己有利于社会人生的文学世界。虽然无论是沈从文所追求的原始生命力的彰显,还是汪曾祺所吟唱的诗性人格的和谐,现实中不一定成为人人认同的精神家园,但作为和中心主流对话交融的“一元”,加大了整个系统文化的张力,这一事实的存在就是其最大的成功。沈从文的“晚年转业”和汪曾祺的“大器晚成”让人感慨深思。笔者希望通过比较研究,还原文学史上两个较真实的个体,对其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文学的发展有所启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