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作为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情绪状态,其诱因一直被众多研究者所探讨。已有的对大学生焦虑程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正常水平,因此当下亟需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现状进行再调查,并对造成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以往的研究表明,外部因素压力及内部人格因素神经质都能诱使个体体验到焦虑情绪,而个体具体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能否影响到焦虑还未可知。本研究在情绪心理进化理论及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焦虑诱发机制作出了以下假设:(1)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焦虑。(2)神经质能够部分中介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与焦虑,即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可通过影响神经质而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亦可直接影响到焦虑。(3)神经质部分中介压力与焦虑,即外部压力可通过影响神经质而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亦可直接影响焦虑。在研究一中编制了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首先参考前人研究,并针对大学生最重要的适应能力等问题对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再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得出基本的维度构想。然后根据维度构想和访谈结果编制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初测问卷。初测问卷编制完毕后请10名在校大学生阅读问卷题项,以确保题面表达清晰简洁无歧义。再在线上及线下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初测,共回收402份有效问卷。之后进行项目分析,包括鉴别指数分析及题项与总分相关分析,根据项目分析的结果对问卷题目进行删减调整。之后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维度,形成修订问卷。后又回收400份有效修订问卷,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其结构效度并计算其内部一致性信度,最终形成正式的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在研究二中向在校大学生施测自编的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人格五因素量表简版神经质分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共回收有效问卷802份。首先进行人口学变量的描述统计,描述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和焦虑得分在人口学分布上的特点;其次对四个量表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做中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研究假设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神经质在压力与焦虑及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并运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获得的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共23个项目,5点计分,包含5个维度:人际交往能力感知;学习能力感知;情绪调节能力感知;近期成就预期;远期成就预期。该量表Cronbach’sα为0.916,其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区间为(0.652,0.891),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模型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因此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属于合格的量表。(2)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与焦虑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能够负向预测焦虑。(3)神经质部分中介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与焦虑,其中介效应效果量高达0.635。(4)神经质部分中介压力与焦虑,其中介作用效果量为0.143。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严重,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能够直接影响到焦虑,也能通过神经质影响到焦虑;而压力在直接影响大学生焦虑程度的同时亦能通过神经质影响到焦虑,因此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神经质及压力对焦虑的影响机制在本研究中被进一步揭示。由于大学生自我能力感知与焦虑、神经质及压力都有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能够从多方面显著降低其焦虑水平。这是一个积极的结论,对未来干预焦虑情绪提供了重要启示: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应对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自我能力感知,在解决问题、获得成长的同时,还能降低自身的焦虑水平。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焦虑情绪干预时,应该鼓励、支持大学生用具体行动来提升自我,解决问题,这种排解焦虑情绪的方式是积极健康并有建设性意义的,值得被运用到临床焦虑干预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