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水生甲壳类动物最严重的致病性病原之一,给世界虾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核衣壳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迄今为止,关于WSSV感染宿主细胞的内化机制已经被阐明,但是随后宿主细胞对WSSV的囊泡转运和内体穿出机制尚不清楚。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水生甲壳类动物最严重的致病性病原之一,给世界虾类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是一种具有囊膜、核衣壳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迄今为止,关于WSSV感染宿主细胞的内化机制已经被阐明,但是随后宿主细胞对WSSV的囊泡转运和内体穿出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造血组织(Haematopoietictissue,Hpt)细胞为研究模型,观察WSSV感染诱导的囊泡转运阶段并分析该过程的功能与关键调控机制,以期为抗WSSV感染提供理想的靶点。首先,本文发现内化的WSSV经内吞囊泡转运至内体系统,然后伴随内体系统的动态转运,WSSV完成其囊膜融合并释放其核衣壳进入细胞质。通过实时共聚焦技术,本文首次监测到内体运输WSSV的动态转运过程。超微结构分析显示WSSV囊膜融合促使包含核酸的核衣壳释放进入细胞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内体成熟过程中酸化过程促进WSSV囊膜与核衣壳的分离,然而内体的碱化滞留内吞的WSSV于损伤的内体。同时,抑制WSSV囊膜解离显著减弱病毒的晚期复制,说明病毒利用宿主细胞内体系统完成核酸逃逸。依据这一机制,碱化剂氯喹和氯化铵以及囊泡V-ATPase抑制剂巴佛洛霉素均可显著阻滞WSSV的内体转运。然而,抑制调控多囊泡体形成的PIKfyve活性不能阻断WSSV的囊膜融合和病毒复制。因此,早期内体的酸性环境是驱动WSSV囊膜融合和核衣壳释放的先决条件,这促使WSSV能够成功跨膜传递其基因组至复制位点。其次,本研究发现红螯螯虾含缬酪肽蛋白(CqVCP)促进WSSV穿出限制性内体进入细胞质。有趣的是,WSSV感染增强红螯螯虾Hpt组织CqVCP的mRNA和蛋白水平。基因干扰或药理学抑制CqVCP阻断WSSV在Hpt细胞内的转运并抑制WSSV的基因复制。抑制剂DBeQ与CqVCP的结合通过扰乱内体的酸化而强烈地抑制核衣壳由内体释放进入细胞质:伴随麦乳糖凝集素WGA标记的内体转运,内化的WSSV被阻滞在碱化的内体区室;滞留于损伤内体的WSSV与RabGEF1和CqVCP共定位,说明CqVCP贡献于低pH驱动的WSSV囊膜解离;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滞留于损伤内体的WSSV颗粒形成病毒聚集体。与DBeQ不同地是,VCP变构抑制剂NMS873通过抑制内吞囊泡与内体的膜融合而阻断内化的WSSV传递至内体。相同地,DBeQ和NMS873都通过预先阻止细胞内病毒转运而有效地抑制子代病毒的核内组装。另外,使用MLN4924和MG132抑制CRLs-proteasome通路不能有效地抑制内体逃逸和病毒的复制,表明CqVCP参与的蛋白酶体功能未涉及内体酸化机制。因此,CqVCP功能障碍不仅抑制内吞囊泡至内体的传递,而且通过扰乱内体的酸化有效地滞留侵袭的WSSV于损伤的内体。第三,本研究发现宿主细胞利用损伤内体介导的自噬去隔离和清除滞留内体的WSSV。DBeQ以剂量依赖地方式促进自噬分子CqGABARAP脂化并增强其修饰WSSV和WGA定位的内体。NMS873和巴佛洛霉素预处理则能显著阻止DBeQ引起的自噬起始,说明Hpt细胞内DBeQ通过CqVCP-V-ATPase通路激活内体介导的自噬。另一方面,CqVCP通过V-ATPase维持内体的酸化而促进WSSV的内体逃逸。另外,AKT抑制剂AKTi 1/2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CqGABARAP脂化并促使其修饰WSSV/WGA滞留的内体。与DBeQ相类似,在AKTi1/2预处理的Hpt细胞中,内体包含的WSSV显著聚集形成病毒聚集体并限制病毒的囊膜解离。不同的是,AKTi 1/2处理增强酸化和组织蛋白酶活性以降解隔离的WSSV。通过比对内化病毒的隔离效应,AKTi 1/2要显著弱于DBeQ并且二者无叠加效应。同时,NMS873预处理则拮抗Hpt细胞内AKTi 1/2诱导的内体聚集和酸化。这些结果说明AKT或许居于CqVCP的上游以限制损伤内体介导的自噬而有益于WSSV完成自身的内体逃逸。综上所述,在细胞质转运阶段,内体系统的成熟促进WSSV感染而自噬作为宿主细胞的防御机制拮抗WSSV感染。尤其重要的是,病毒囊膜与早期内体膜的融合是WSSV跨膜传递其基因组的极其关键事件,并且CqVCP-V-ATPase通路通过维持内体的酸化以促进其核衣壳释放。同时,在WSSV感染的Hpt细胞中AKT或CqVCP促进WSSV基因组由内体逃逸以避免宿主细胞内防御性自噬。因此,以AKT-CqVCP信号通路为靶标激活内体介导的自噬则显著地限制WSSV的内体逃逸,这为早期阶段有效抵御WSSV感染转运提供了重要防治策略。
其他文献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国内外学者对新股发行抑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上解释这一现象。最早被提出的有赢家诅咒、信号传递模型等一系列与信息对称性相关的理论,然而新股发行抑价程度在不同时期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上述理论完全解释,因此行为理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0%,理论上认为个
海洋中尺度涡旋是遍布全球上层海水运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黑潮延伸区域(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KE)不仅是北太平洋区域海洋中尺度涡旋最活跃区,还是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在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据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资料分析、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黑潮延续体区域海洋中尺度涡旋的产生机制、海洋中尺度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以及海洋中尺度涡旋对大气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理解后生动物进化的关键类群。其含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海洋药源生物类群之一,其特有的骨针以及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生物材料应用于医药行业。然而,海绵药物研究以及生物材料的开发面临海绵生物量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了提供足量的海绵生物用于后续研究及生产,开展海绵养殖研究、构建规模化和可持续的海绵养殖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最主要的海绵
随着对海洋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水声通信技术在军、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声信道条件极其恶劣,是典型的时-空-频变信道。对于水声信道的时变稀疏特性,若对其进行动态稀疏重构,将获得更好的稀疏重构效果。本文以提高水声通信传输系统的性能为出发点,利用水声信道的时变稀疏特性,研究了基于动态压缩感知的水声信道估计算法。论文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多径、时变水声信道呈现的稀疏结构特性,通过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为典型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多年来,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以及其他报道中均发现BaP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并存在传代效应,但其分子调控机制迄今未能明确阐明。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海洋模式生物海水青鳉进行BaP暴露后,对其在洁净环境中培养的子一代仔鱼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毒理学、分
针对高发性的台风浪和风暴潮海洋动力灾害过程,考虑动力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具体需求,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快速灾害预警的动力计算模式,并结合波浪对漫堤的影响建立适合福建省的海水漫堤预警系统,还进行了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和台风浪相互作用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水动力计算模式FETSWCM,并将其与海浪计算模式SWAN进行双向耦合建立了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计算模式FETSWCM-SWAN。利用福
原核生物在海洋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食物环的基础组成部分,是营养链接者,将溶解有机碳转化成颗粒有机碳并传递给更高营养级;另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的核心,是转换者,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成半活性或惰性溶解有机碳从而长久甚至永久地存储在海洋。流式细胞技术揭示,原核生物中存在两个
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主体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在推动社会生产和服务生活实际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被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在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发展中不断壮大,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世界职业教育丛林中占据绝对地位。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人才培养数量有了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为人们所诟病。因此,需要逐步促
近年来,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因此,空气污染愈来愈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空气污染对人口健康寿命、房地产价格、GDP增长水平、居民移民倾向、及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等宏观层面的影响,而鲜有文献探讨空气污染对微观企业层面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构建科学的公司决策、执行和监
西氏鲍(Haliotis gigantea)原产于日本、韩国沿岸海域,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病力和适温能力,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从日本引种至中国开展养殖,并作为水产新品种西盘鲍的杂交亲本发挥作用。本实验室发现,在西氏鲍养殖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足肌呈淡黄色,但存在极少比例足肌呈橙红色的突变体。这种具橙红色足肌的西氏鲍不仅足肌颜色鲜艳,而且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鲍品质性状选育难得的生物材料,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