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原核生物在海洋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食物环的基础组成部分,是营养链接者,将溶解有机碳转化成颗粒有机碳并传递给更高营养级;另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的核心,是转换者,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成半活性或惰性溶解有机碳从而长久甚至永久地存储在海洋。流式细胞技术揭示,原核生物中存在两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核生物在海洋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食物环的基础组成部分,是营养链接者,将溶解有机碳转化成颗粒有机碳并传递给更高营养级;另一方面,原核生物是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的核心,是转换者,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成半活性或惰性溶解有机碳从而长久甚至永久地存储在海洋。流式细胞技术揭示,原核生物中存在两个具有显著生理生态差异的类群,即高核酸含量(High Nucleic Acid cell,HNA)和低核酸含量(Low Nucleic Acid cell,LNA)类群,这两个类群对溶解有机碳的降解利用能力可能存在差异。研究不同原核生物类群代谢活性和丰度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因素,对更准确地估算以原核生物为核心的微食物环碳流及量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原生动物摄食和病毒裂解是调控原核生物死亡的重要下行控制因子,两者相对强度的变化将导致微食物网中截然不同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因此,研究不同生态环境变化情景下HNA和LNA类群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变化和原生动物摄食与病毒裂解的调控作用及其对MCP的影响,对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例如陆源输入有机质增加,开阔外海上层水体环境寡营养化)MCP储碳效率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以Aquatron培养体系为基础,探究实验体系由相对富营养向寡营养环境演变的过程中原生动物摄食和病毒裂解对HNA和LNA类群调控作用的转化及转化过程中的碳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营养物质逐渐匮乏,LNA类群对微食物环中原核生物生产力的贡献从11-14%升至29-30%,原核生物的主要调控因子从原生动物摄食主导转化为原生动物摄食和病毒裂解共同作用,微食物环中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传递方向由向外输送逐渐转为以内部循环为主。(2)以Aquatron培养体系为基础,通过淡海水层化和混合两个长时间培养实验,研究河口区域陆源有机质(Terrigenou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tDOM)添加对 HNA 和 LNA类群代谢活性、原生动物摄食和病毒裂解对这两个类群调控机制相对作用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微食物环碳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tDOM在短期内对淡海水交界面LNA类群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 HNA类群的代谢活性,并增加了 HNA类群生产力经由原生动物摄食向高营养级传递的碳流(从65%升至93%)。长时间培养下,添加tDOM会促使LNA类群在培养体系中获得与HNA类群相当的生态地位。HNA类群对tDOM富含的高分子量腐殖质物质的利用能力相比LNA类群更高,可能是导致两个类群短期和长期培养条件下产生不同响应的主要原因,也是MCP理论中不同惰性溶解有机质产生并积累的可能机理。(3)基于南海航次,研究南海北部近岸至外海区域夏季和冬季下行控制(原生动物摄食和病毒裂解作用)与上行控制(营养盐浓度)对原核生物丰度和代谢活性分布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夏季和冬季,原生动物摄食对HNA类群死亡率的贡献高于病毒裂解作用,且在外海高于近岸;但原生动物摄食对LNA类群死亡的贡献在冬季大部分站位均低于病毒裂解作用。HNA类群生产力是本研究海域微食物环碳流的主要贡献者,LNA类群对原核生物总生产力的贡献在夏季仅约为10%,但在营养盐较匮乏的冬季这一比例最高可增至29%。推测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开阔大海层化加强,上层水体营养盐获得的深层补充减弱,LNA类群对海洋原核生物生产力的贡献比例可能会逐渐增大,导致更多的原核生物生产力以较低的效率经由微食物环循环和传递,促使更多的溶解有机质以惰性形式存在于水体中,增强MCP的储碳效率。(4)基于贝德福德盆地(Bedford Basin)时间序列采集,研究原核生物丰度和代谢活性在温暖和寒冷季节的分布规律及其下行控制(原生动物摄食)和上行控制(营养盐浓度)因子在不同季节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HNA类群在温暖季节主要受到以原生动物摄食作用主导的下行调控,在寒冷季节则主要受到以营养盐浓度限制的上行调控。LNA类群并未完全遵循这一规律,可能是受限于代谢活性较低和酶活系统缺乏,其在与HNA类群竞争营养物质时处于劣势地位。
其他文献
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社会,但伴随着燃料的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度的问题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挑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开发清洁能源,也需要发展直接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附、储存、转换技术。基于此,二氧化碳氢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受到日益关注。其中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酸等C1化合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技术实现了工业示范。但将二氧化碳转换成为重要的C2产物(乙烯、乙醇)仍
腐败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以及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话题。在经济学、财务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腐败通常是指政府官员为牟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或权威的行为。现有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探索了腐败对投资水平、财政支出、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层面探索了腐败对企业的投资、融资、公司治理、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影响。然而,腐败究竟是“润滑剂”还是“绊脚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因此,关于腐败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
铵氮(NH4+)和尿素氮(urea-N)作为海洋中再生氮源的两种主要形态,是包括奇古菌在内的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氮源。奇古菌作为海洋中丰度最高的微生物类群之一,能够将包括氨氮和尿素在内的再生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在海洋中氮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奇古菌在氧化氮源的过程中,可以获取能量用于碳的固定,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代谢。然而,目前同时考察奇古菌对不同形态再生氮、碳源的利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相对匮乏。
在当前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养护管理海洋渔业资源的背景下,“非法的、不报告的、不受管制的捕鱼行为”(IUU捕鱼)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管理的一个重大阻碍。在此情境下,本文着重研究管制IUU捕鱼的国际法律体系和具体规制措施,最后结合我国管制IUU捕鱼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除绪论外,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IUU捕鱼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IUU捕鱼三种具体形态的界定展开讨论。同时,阐述全球面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国内外学者对新股发行抑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上解释这一现象。最早被提出的有赢家诅咒、信号传递模型等一系列与信息对称性相关的理论,然而新股发行抑价程度在不同时期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上述理论完全解释,因此行为理论与新股发行抑价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0%,理论上认为个
海洋中尺度涡旋是遍布全球上层海水运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黑潮延伸区域(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KE)不仅是北太平洋区域海洋中尺度涡旋最活跃区,还是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在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中占据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资料分析、理论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黑潮延续体区域海洋中尺度涡旋的产生机制、海洋中尺度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以及海洋中尺度涡旋对大气
海绵动物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理解后生动物进化的关键类群。其含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海洋药源生物类群之一,其特有的骨针以及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生物材料应用于医药行业。然而,海绵药物研究以及生物材料的开发面临海绵生物量供应不足的问题。为了提供足量的海绵生物用于后续研究及生产,开展海绵养殖研究、构建规模化和可持续的海绵养殖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最主要的海绵
随着对海洋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水声通信技术在军、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声信道条件极其恶劣,是典型的时-空-频变信道。对于水声信道的时变稀疏特性,若对其进行动态稀疏重构,将获得更好的稀疏重构效果。本文以提高水声通信传输系统的性能为出发点,利用水声信道的时变稀疏特性,研究了基于动态压缩感知的水声信道估计算法。论文主要贡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多径、时变水声信道呈现的稀疏结构特性,通过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作为典型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存在,多年来,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以及其他报道中均发现BaP对水生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并存在传代效应,但其分子调控机制迄今未能明确阐明。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海洋模式生物海水青鳉进行BaP暴露后,对其在洁净环境中培养的子一代仔鱼进行RNA-seq测序,并利用毒理学、分
针对高发性的台风浪和风暴潮海洋动力灾害过程,考虑动力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具体需求,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快速灾害预警的动力计算模式,并结合波浪对漫堤的影响建立适合福建省的海水漫堤预警系统,还进行了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和台风浪相互作用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水动力计算模式FETSWCM,并将其与海浪计算模式SWAN进行双向耦合建立了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计算模式FETSWCM-SWAN。利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