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谢晋电影文本的考察,解构其现实主义定义同时探讨和确认谢晋电影的类型化系统,并以此作为论文的总体思路,从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到谢晋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语言叙事以及价值功能四个层面展开论述。 引言。谢晋电影的现实主义定义在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了质疑,但是由于这些质疑缺少一种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提供对谢晋电影的一个完整而深入的认识。通过对谢晋电影类型化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章 现实主义精神内核是锋利的批判精神,它应该是一把解剖现存社会现象的手术刀,因此需要与统治这个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保持必要的距离。而谢晋在他大量的著作文章中流露出来是的是对国家意识形态的遵命态度。因此理当怀疑这样一个主体所拍出电影的现实主义性。 第二章,谢晋电影类型化的基本特征。在电影总体机构和受众的合力作用下,类型作为一套表意系统,其深层结构具有一种稳定性和规律性。在谢晋的电影中这种稳定性和规律性表现为:文化和反文化的二元性,题材、和母题等的重复性、积累性、怀旧性,结局的可预见性和主流文化的象征性。 第三章,谢晋电影类型化的语言叙事策略。谢晋电影时空是戏剧化的主观时空,它呈现出二元性、概括性;同时它又是封闭在过去的时空,缺少对现实的批判性干预。谢晋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是戏剧化的冲突结构,并且在一个平衡的破裂到另一个平衡的建立过程中提出一个个理由维护现存社会体制。与之相应,谢晋电影通过影像语言的“缝合”策略,弱化观众的自我意识,寻求电影意识形态传递的最佳效果。 第四章,谢晋电影类型化的价值功能。谢晋电影将观众潜意识欲望引入到意识形态的表述中,通过外在意识形态价值与内在欲望逻辑的交融,达到现存社会意识形态权威的确立。 结语。通过对谢晋电影文本类型化的分析,我们发现谢晋电影呈现出的是解构观众批判意识的图景,它消融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内核——理性的批判,应证了我们对谢晋文字文本的解读。另外,谢晋电影在应合社会权威话语的过程中,通过其独特的语言策略满足了观众潜欲望的需求。因此谢晋电影总是能站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获得不断的鲜花和掌声。这种对谢晋电影身份的重新界定,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类似的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同时填补在这些主旋律电影研究中受众欲望研究的缺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