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使原本已经蒙受巨大创伤的中国又陷入不安与动荡之中。这时期大多数文学报刊杂志都表现了对纷乱动荡社会的不满,即使是“为消遣”的通俗文学也不例外,《大侦探》便是其中一份。它在全国出版热潮中诞生,在国民党对报刊杂志的封禁中存活了下来。与《大侦探》同年出版的侦探刊物还有《新侦探》和《蓝皮书》,他们的存活时间及发行期数都不及《大侦探》。它反映了1946到1949年这段时间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而这时期的历史状况恰恰是被人们忽略的。同时它介绍国外优秀的侦探小说,用直译的方式还原国外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与写作范式,为国内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借鉴。此外,《大侦探》中的科普与趣味作品与当时“将科学与文艺联系起来”的号召相呼应,体现出《大侦探》区别于其他时期侦探杂志的特性,即现代性与科学性。论文第一章对《大侦探》期刊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从创刊环境和编辑状况两方面分析刊物的整体风貌。第二章通过对原创作品的解读展现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社会百态图,从事实探案作品中揭露百姓苦难,进行悲剧写实,从平民侦探与专业侦探破案作品中传递自我觉醒与破恶求正的力量,从反侦探及其他探案作品中表现出世与入世中的雅与俗以及人性关照下的亦正亦邪。第三章对翻译作品进行解读,论述《大侦探》译介英美侦探小说的原因、译介的类型及特点,并对直译形式下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视角进行研究。第四章对科普、趣味作品进行解读,反映它们在传播科学、引发求知欲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论文试图通过对《大侦探》中原创探案作品的重点解读以及对译作、科普及趣味作品的分析评价,力求还原这份刊物的完整面貌,揭示其反映的社会状况、翻译状况及当时的科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