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基于全国6省市的调研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诸多后果。伴随着大规模的撤点并校,广大农村地区告别了“村村有学校”的历史,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只剩下一座乡镇中心学校的局面。农村学校作为农村地区为数不多甚至是唯一的文化中心,农村学校的撤离意味着农村地区文化高地的陷落。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重点分析学校被撤并后地区的农村文化现状,通过调查和访谈,笔者认为学校布局调整对农村文化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的主体——乡村少年的不在场,乡村文化的引领者——乡村教师的逃离,乡村文化生活的失范以及乡村传统人际关系的疏离等方面。  学校的离场使得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应当适当保留和恢复偏远地区的小学校或教学点,建立学校-社区文化共同体,形成农村文化内生机制,重建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开发乡土课程以及提高闲暇质量,塑造新型农民等策略。本文提出了化解农村文化危机的思路,以期为学校布局调整后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荣辱升沉,竟与一个外国人息息相关。这个外国人关于中国革命的意见,与他的主张几乎毫无二致,他由此与这个外国人相识相交,并公开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尽管他与这个外国人素未谋面,但是,这个外围人真挚的情谊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视其为知音和朋友。    斯大林对陈独秀的担心    1927年7月12日,鲍罗廷执行共产国际训令,重新成立临时中央局兼常委会,陈独秀被排斥于外。他虽然已不是党
费孝通先生曾以“多元一体”来概括中国文化多点起源、多点分布而又互相联系、融为一体的特性,我们同样可以借助“多元一体”来对黎族地区的法治建设进行解读。黎族习惯法是
该文通过揭示铁皮石斛叶片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铁皮石斛叶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测定铁皮石斛3个优良品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