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文人集团形成于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期,与宋学向文学领域的拓展同步。这一文人集团在学术、文学、文化上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庆历新政和新文化运动,是庆历学术在北宋中后期的传承者。他们不同于关、陕、廉、洛的儒家正统学术,也不同于南方新经济影响下兴起的荆公新学。而是流淌着先秦士人与汉、魏、南朝文士血脉的一群新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因为宋代的右文政策,在政治上有了相当的话语权;在学术上秉承士人的独立思考精神,以开放的姿态和博采的胸怀关注着社会民生,形成他们独立的学术;在文学上,他们继续推进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于古文的题材、体制、艺术表现诸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继欧阳修之后,进一步完善确立了与宋学“道统”并立的“文统”,从更高的层次上提升了文学的文化地位和社会价值。并使之成为宋学发展洪流中的一支汪洋巨川。“以文为诗”在北宋的文化背景下,经欧阳修、苏轼文人集团诗文革新运动的推动,成为宋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主导形式。并由此完成了自中唐韩愈以来的“诗格”之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宋诗体”。“以文为诗”的新变与此时经学、词、书画等领域的变化异体同质,都是北宋思想文化革新的产物。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中唐前后开始的文化转型,在北宋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政策培育下发展壮大起来。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精神、观念意识、学术思想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宋士人的新文化理念,施于经学则是儒学复兴运动,开启疑经复古,舍传注而独抒己意的宋学新风,至元祐时期形成“元祐新经义”。施于文,自宋初柳开始,接续中唐韩、柳的古文运动,创意造言,形成平易简洁的新文风。施于诗则打破自《诗经》以来“以诗为诗”的诗歌传统,代之“以文为诗”。施于词则是打破词的乐体本质与“花间宗风”,“以诗为词”,成曲子中缚不住的文人士大夫之词。于书画则是打破晋唐以来“尚法”的书画之风和依附政治教化的“画教”、“书教”,“以诗为画”,成“士人书画”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