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缓和对美关系战略与越南战争因素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越南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选择中国的视角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初中美缓和的历史进程,并将此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4-1960年,越南问题的国际化阶段。中美两国在越南战争原则和基本立场不变的情况下互相视为敌手,但双方较量是间接的。第二阶段,1961-1968年,越南战争的前两个阶段——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战争状况对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坚持“援越抗美”的方针,也使得中美关系难以在越南问题上有所突破。第三阶段,1969-1975年,越南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战争“越南化”,“边打边谈”阶段。中国加快了寻求与美国和解的步伐,坚持以和平解决越南问题促进同美高层对话。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研究,越南战争因素确实在不同时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同影响。这种影响在越战前两个阶段更多是负面的,60年代末以后,越南问题就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中国行政从“管理”走向“执法”体现了法治精神,但整体而言,行政执法过程仍然存在诸多非法治现象。行政执法改革也绝非仅仅是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它处于涉及行政目标、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作用方式、行政程序等项目的政府全方位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的普遍认识到法治行政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传统的缺失,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矛盾在改革的深度中露出冰山一角,法治行政建设将更为复杂而艰巨。这
行政管理活动需要在行政法律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但是,如果制度滞后于现实需要,就会束缚甚至阻碍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行政管理事务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既有不断扩张行政权的客观需求,也有改善行政执法体制的强烈呼唤。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承载者诸多美好的愿景面世,成为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发展史上的大
平行进口是指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从外国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手中购得商品并未经批准或授权输入本国,而该知识产权以前已受到了本国法律保护。它是唯一经过WTO成员国多年争论,
在转轨经济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已经成为转轨经济国家公司治理中现实而且严峻的问题。我国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伴随着企业改革而产生的,但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己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十三年间风起云涌,革命烽火遍及大江南北,迅速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政权与清帝国对峙并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太平天国创建了以刑事法制为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经济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其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旨在从要素分析出发,在新古典模型、内生性新经济增长模型的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