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改变了国家行为的理解,国家的行动原则是满意。本文认为决策是一个可以分配的体系,这导致了世界历史的锁定变化,由此构成了双螺旋型的竞争与合作的转变周期。这种世界体系结构的周期是由国家决策通过价值构成的。国家在竞争与合作的锁定之间进行转换。国家如何进入一个锁定和退出一个锁定的机制,导致了相对最优的效用分析。制裁作为竞争性决策的一种,本文提出的具体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制裁中国、美国制裁伊朗、伊拉克和美国制裁中国会被认为是无效的?既然他们是无效的,为什么还要使用?为什么会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美国对中国的制裁转向了美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制裁转向了战争与威胁关系,而美国对古巴的制裁却依然维持?为什么制裁要在战争、合作之间不断的转换。本文主要通过策略分配的全球化和期界上的时间价值分配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文运用相对理性的概念,修正西蒙的有限理性,为国际关系决策的分配分析寻找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建立全球性的分配决策体系,这一体系建立在区别于西蒙有限理性和满意的相对理性的概念的基础上。二、修改权力概念和国家利益的概念,让这些概念包括时间。三、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转换的辩证体系,这包括世界的辩证历史体系和竞争与合作的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四、实现国际关系动态分析,通过三种期界结构建立过程结构分析方法。本文的模型是建立三种期界结构的分析框架,构成国家策略选择的基础。这包括:一是短期趋向长期的策略分配法则;一是两个短期之间的策略分配法则;一是长期趋向短期的策略分配法则。本文通过三个案例进行了说明,这三个案例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制裁、美国针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制裁、美国针对古巴的制裁。本文用相对满意的概念来分析美国的这些制裁,分别得出制裁寻求满意优化的结论。本文的主要理念是:一是策略结构理念,也就是策略构成体系的理念;二是辩证历史理念;三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四是价值结构理念。本文依从一个价值为起点的分析。国际制裁的本质是建立一个有效性的分析体系,在原有的分析中,国际制裁也是经历了有效性的认识、无效性的认识、修正性的认识和本文提供的国际制裁有效性的分析。决策理论可以成为体系理论,这就为制裁的需求和分布提供了基础。在决策体系的分析中,这种要求是要建立一个情境分布的形式。这要为国家行为的心理决策提供一个可以量化的基础,这也需要显示偏好原理。在显示性偏好中,这种偏好是随着情境而改变的,因为行为体的显示偏好并不是固定的偏好体系,而是一种调整性偏好系统。尽管时间偏好是个体行为,但是这些个体行为的基础是要成为一个能够体系化的东西,这里还原方法和体系方法是统一的。在时间上进行规划和分布决策导致的决策效用的变化,这可能会引起任何决策的重新分配。任何决策的需求都来自于这种变化。从时间结构上来讲,本文将这些结构看作统一古典理论和现代行为理论的基础。这表明将这些理论统一的基础就是时间结构,这包括逼近结构、平衡结构和当期结构。因此在这样的时间结构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关于制裁的评价体系。这表明,在这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相对理性。因此,国际制裁能够成为关于与战争、合作和制裁的一个转换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