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电视民生新闻之先河,民生新闻的关注的主体就是身边最普通的老百姓,关注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一般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多数笔法平易,强调的是人文关怀。又因为民生新闻的出现完全契合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2003年召开新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受到了受众的热捧,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一个贴近生活的代名词。正所谓是“一个节目,吸引了一座城市”。正是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各个省级卫视以民生新闻为旗号的栏目纷纷推出,创办民生新闻栏目也成为各个卫视争取收视率的一个有效的砝码。这些节目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关注的主体基本都是市井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所谓的民生新闻都可以归结于为城市民生新闻,而关注农民生活状态是少之又少,形成一个“重城轻农”的倾向。农民占中国人口数量最大的群体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农民的话语权得不到重视。我们老百姓提到的“民生新闻”中的“民”应该是包含的所有的社会群体,现在我国“民”中的绝大数的民是农民,而不是单单指的是城市的市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新闻失去了它的本义,因此这种民生新闻所谓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就是伪宗旨,这类民生新闻就失去它的存在的意义。这样的民生新闻也可以称为是伪民生新闻。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不管民生新闻的进一步的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不管民生新闻的“低俗”、“暴力”遭到了学者多么严厉的批评,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民生新闻还是有它发展的广阔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民生新闻现在的发展形式有很大的缺陷。本文采用的是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基于河南是一个农业人口最多的一个省,再者本人住在河南,所以选择的个案是河南卫视《民生大参考》作为研究的个案,随机抽选了八天的节目,进行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定性研究。进而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定位入手,探讨民生新闻中出现的“沉默的大多数”的原因。从这种民生新闻主体定位的缺失深刻分析民生新闻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以及出现农民话语权缺失的民生新闻对社会的消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工作者解决此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希冀对中国的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能有一个前瞻性的预见。使民生新闻在以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