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传记忆(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M)是对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记忆,对于自我、情感、个人经历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和情绪的关系密切,伴随记忆事件的情绪体验会影响到自传记忆的提取和保持,而备受心理学家重视。研究发现,具有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的记忆事件会引发个体焦虑、恐惧、认知失调、躯体不适等一系列程度不等的症状,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以下简称EMDR)最初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病人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技术,利用双侧眼动刺激,能够有效缓解创伤记忆带来的痛苦情绪、躯体不适感及消极认知方式。近来不少研究发现,眼动效应同样发生在非临床群体中,更多的研究视野掷于眼动对情绪记忆的作用上。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眼动效应的机制,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视空间模板说比较占优势。生动性和情绪性是验证眼动效应的常用主观评价指标,视空间模板说能够较好的解释眼动效应,并对眼动效应中生动性和情绪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验证情绪性自传记忆的眼动效应,并进一步探讨消极自传记忆的生动性和情绪性的时间进程,以验证视空间模板说的假设。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设置了不同的被试类型和情绪效价,用来考察眼动对情绪性自传记忆的作用、消极症状程度及情绪效价对眼动效应的影响。采用2(眼动类型:眼动,非眼动)×2(记忆类型:积极、消极)×2(被试类型:消极症状组,参照组)的混合设计,其中眼动类型和被试类型为组间变量,记忆类型为组内变量,因变量是生动性和情绪性变化。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来评估被试的消极症状程度。研究二目的在于探讨眼动过程中消极自传记忆的生动性和和情绪性变化的时间进程。实验过程类似实验一,实验过程包括4个24S的时间组块,被试在96S的实验过程中的第一组块的2,4,6和10S的时间点进行生动性和情绪性的主观评估,其他组块第2S进行评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非临床群体的情绪性自传记忆出现了眼动效应,结果支持了视空间模板说,即眼动耗尽视空间模板的资源,干扰了记忆图像的保持。表现为个体积极、消极自传记忆生动性水平的下降,积极记忆引发更少的积极情绪,消极记忆引发更少的消极情绪。(2)个体的消极症状程度及自传记忆的情绪效价均不影响眼动效应。眼动导致不同类型被试的积极、消极自传记忆的生动性、情绪性水平下降,但两种记忆的指标变化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眼动过程开始后,消极自传记忆的生动性在2S内迅速下降,随后与时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情绪性的变化比生动性更加缓慢;生动性水平低的记忆图像,其情绪性水平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