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线”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准线,也是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划定的依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三线”划定的科学合理性对统筹“三生”空间、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城市布局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关于“三线”协调划定的相关研究成果;之后系统分析“三线”划定的相关理论概念,明确“三线”的目标导向以及“三线”的功能定位,并选取适宜性指标构建了“三线”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同时采用地理空间叠加获取“三线”的冲突区域;依据用地适宜性等级,对冲突区进行类型划分;最后结合协调原则对已存在的“三线冲突区”进行协调归并,以期为“三线”冲突协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仁怀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461.63km~2,占仁怀市总面积的25.7%,集中分布在仁怀市的南部地区;用地适宜性主要以中度适宜为主,其中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一般适宜的面积分别为22.75km~2、273.18km~2和165.7km~2。在空间分布上生态用地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赤水河和桐梓河两条河流周围,中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地区,一般适宜区集中分布在南部地区。2.仁怀市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总面积为654.77km~2,占仁怀市总面积的36.56%,主要集中在仁怀市的南、北两端,其中北部乡镇分布密度大于南部乡镇;用地适宜性等级以中度适宜为主,面积为257.3km~2,均匀分布在研究区的各个乡镇;高度适宜性的面积为237.56km~2,主要分布在仁怀市的北部和东北部乡镇;一般适宜性的面积为159.92km~2,主要分布在仁怀市的南部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用地适宜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仁怀市的城市开发边界总面积为122.21km~2,占仁怀市总面积的6.8%,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仁怀市的中部和北部乡镇,大致呈现出由中心地区向南北两地逐渐缩小的趋势;其用地适宜性等级以一般适宜建设为主,面积为80.85km~2,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的面积分别为20.13km2和21.24km2,分别占城市开发边界总面积的16.47%和17.38%;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部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高,南北两端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低的趋势,其中中枢街道为高度适宜中面积最大的区域。4.依据不同用地适宜性组合模式,把冲突区类型化分为耕作优势区、生态优势区、建设优势区、强度冲突区和一般冲突区,各冲突区类型面积分别为13.29km~2、1.95km~2、0.14km~2、13.12km~2、和15.23km~2。5.仁怀市的“三线冲突”主要城市开发边界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冲突区为主,其面积为24.73km~2,1409个图斑,集中分布在仁怀市的中部和北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与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冲突区面积为16.92km~2,4638个图斑,零散分布在仁怀市各个乡镇中;生态保护红线与城市开发边界的冲突区面积为6.06km~2,397个图斑,集中分布在赤水河沿岸。7.对冲突区进行合并拓扑检查之后冲突区的总面积为42.43km~2,总计6152个图斑;依据相应的协调方法以及原则,对冲突区进行协调归并后,应纳入到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的面积分别为13.26km~2、17.57km~2、11.6km~2,图斑个数分别为1209个、2699个、224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