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常用词语词义的文化透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的意义丰富多彩,其中针对词义进行的文化研究,应将其放入相应的文化语境中进行讨论。文学文本是词义得以形成与保存的重要语言环境。武侠小说这一类型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对一些词语的使用,有其自身的特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词义内涵。这种内涵的传达,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对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探究,将所得语义投射到武侠文学、武侠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既可以在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研究之间搭建起一道桥梁,又可以为当前的汉语词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照角度与分类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选择合适的文本建立语料库,通过词频统计得到62组武侠小说常用词语,讨论其词义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受到的文化影响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词义的文化透析,帮助阅读者加深对武侠小说中侠文化的理解。这不仅能作用于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行为——为海外华人汉语教育中部分学生对武侠文本的阅读提供一定帮助,还可以作用于如“武侠小说英译”之类的文化交际行为中,帮助其在侠文化范畴内减少文化误读现象的出现。  本文共设六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缘起和研究意义,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梳理相关研究现状,说明文章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计划实现的目标,阐述涉及的理论;  在第二章里,主要对现代汉语语境下的武侠小说常用词语进行提取,制作词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在第三章里,通过词典查阅、文本还原和英译方法的统计,对词表中出现的词语在武侠文本中的特定意义进行穷尽式描述与限定;  在第四章里,使用词表中词语构建武侠小说文化世界的大概形态;  在第五章里,综合上述分析,从不同层面上对词义中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论证其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研究中限于篇幅而无暇论及的一些问题、思考。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茅盾革新《小说月报》的整个事件,对茅盾革新《小说月报》的原因、经过以及茅盾作为革新事件主持者其个人意图进行再思考,探讨了通俗文学对于茅盾的影响,试图从茅盾革
本文以贾平凹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废都》、《白夜》和《病相报告》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性别视角切入,对文本中女性人物形象、性别结构的叙事模式进行了全面而细
摘 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和工业化成为我们的发展方向,玉米的种植面积、种植基地和示范区也在逐年扩大,这对于研究玉米的种植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如种植的密度通风,透光等。目前,通过对国外玉米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未来玉米种植的方式将向大小行双行单株交错种植方式发展,希望对玉米种植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玉米的种植方式;发展趋势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