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我国是世界养殖菲律宾蛤仔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中山东省是我国菲律宾蛤仔养殖的主要省份之一[1],山东半岛菲律宾蛤仔重要产区分布于胶州湾、莱州湾和桑沟湾海域。壳性状与重量性状息息相关,经常作为衡量菲律宾蛤仔经济价值的指标,但是关于这三个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壳型比较、壳性状差异以及蛤仔的壳
【基金项目】
:
山东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补助和奖励)(2019YFD09008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5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603022020001;2060302202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我国是世界养殖菲律宾蛤仔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中山东省是我国菲律宾蛤仔养殖的主要省份之一[1],山东半岛菲律宾蛤仔重要产区分布于胶州湾、莱州湾和桑沟湾海域。壳性状与重量性状息息相关,经常作为衡量菲律宾蛤仔经济价值的指标,但是关于这三个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壳型比较、壳性状差异以及蛤仔的壳型形成机制却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山东半岛胶州湾红岛海域(HD)、莱州湾龙威海域(LW)、桑沟湾楮岛海域(CD)三个群体的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个群体的壳性状和重量性状的差异,并从环境原因和遗传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壳性状差异的原因,具体结果如下:1.三个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壳性状和重量性状差异分析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等方法,测定了菲律宾蛤仔壳长、壳高、壳宽、贝壳厚度以及活体湿重、软体湿重等参数,比较分析了三个地理群体壳性状和重量形状的差异。结果表明,HD群体与其它两个群体形态差异较大,而LW群体和CD群体形态较为接近;LW群体的蛤仔壳型最圆,凸度指数(壳宽/壳高,SW/SH)最高,HD群体壳型最扁,伸长指数(壳高/壳长,SH/SL)最高;HD群体壳最薄,LW群体壳最厚;容量指数(壳宽/壳长,SW/SL)差异不显著。活体湿重与壳宽(r=0.858)的相关性最高,壳高(r=0.789)次之;而软体湿重与壳长(r=0.436)相关性最高,其次为壳高(r=0.435)。2.养殖环境对菲律宾蛤仔壳性状的影响将三个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移殖到同一海区养殖6个月,三个群体的贝壳厚度逐渐趋于一致,典范对应分析(PCA)表明,三个群体蛤仔的壳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养殖初期相互独立分布,到养殖后期分布范围重合,甚至难以区分;但三个地理群体壳型指数变化不显著,壳型指数(容量指数、伸长指数、凸度指数)几乎不变或变化幅度很小。易地养殖初期重量性状与贝壳厚度相关性最高,养殖后期与壳长相关性最高。结果表明贝壳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而壳型指数几乎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3.易地养殖前后三个地理群体外套膜组织转录组分析对三个菲律宾蛤仔群体易地养殖前后的外套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11509760条原始序列,对原始测序数据过滤后,共获得118.58 Gb Clean Data,Q30碱基百分比在92%以上,转录组测序数据质量良好。将组装后的230267个unigene与六大数据库(NR,Swiss-Prot,Pfam,COG,GO和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率为24.01%。对三个群体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三个群体下调基因数目为:CD群体3010个,LW群体4222个,HD群体769个;上调基因数目分别为CD群体1466个,LW群体2262个,HD群体579个。三个群体在易地养殖以后,下调基因均多于上调基因。通过GO和KEGG功能富集,筛选出9个目的基因,推测壳基质蛋白可能对壳型的调控起到一定的作用,矿化基因可能在分子水平调控凸度指数(壳宽/壳高,SW/SH)的大小。推测菲律宾蛤仔中VWA结构也对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菲律宾蛤仔壳性状变化受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生长的菲律宾蛤仔,影响重量性状的壳性状也不同。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贝类壳性状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贝壳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深度挖掘、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和贝类的碳汇功能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虾类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摄取水中有机物质减轻水中的营养负荷,并为肉食鱼类提供食物,在食物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长江下游干流虾类现状调查和研究缺乏,针对该江段虾类群落进行系统采样调查,掌握其群落多样性现状及优势种种群特征,支撑长江流域虾类资源保护,并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采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长江
智能化时代教师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得教师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的多元性引发角色冲突、教学关系的多重性消解情感交流、教师期望的全能性遮蔽专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催生职业倦怠,成为智能时代教师面临的生存危机。为此,应明确教师角色定位,积极寻求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变的成长路径:提升专业素养,整合智能优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合作意识;创新教师角色,关注学生情感;坚定教育信念,担当教育使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日益上涨,单纯的捕捞和传统小规模养殖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所需,因此水产品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成为必然。但随着养殖密度上升,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感染,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类抵御病害主要依靠先天免疫,因此,通过研究鮸鱼的免疫机制,以探索增强鮸鱼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减少病原微生物对养殖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硬骨鱼与哺乳动物类似,先天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与适应性免
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是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鲫和金鱼引起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Herpes Viral Haematopoietic Necrosis,HVHN),给鲫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DNA病毒基因可根据其表达的时序划分为立即早期基因(又称极早期基因,IE),早期基因(E)与晚期基因(L)。立即早期基因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表达,调
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已成为城市新型资源。亟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化、要素化、价值化。依托铜仁市公共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以铜仁实践为例,创新地提出了“1+1+N”城市数据运营模式。首先需建立良好的数据治理体系,明确提出数据源于场景并用于场景;其次需构建完善的数据供应链机制,高效管理城市数据资产,建立数据授权通道,搭建数据追溯、结算和安全防护系统,创新应用场景迭代升级模式和多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隶属于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贝类。糖原是牡蛎体内最直接有效的储能物质,也是影响牡蛎肉质肥美的主要呈味物质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牡蛎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常作为牡蛎肉质性状重要的评判标准。本实验室前期已明确了山东东营近江牡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农村金融领域重要创新模式,能有效缓解金融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文章依托数字普惠金融系统,分析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作用机理,总结出具有全国农信体系特色的数字普惠
通过对水性羟基丙烯酸分散体、润湿剂、流平剂、消泡剂、抗流挂助剂的筛选,制备了满足Q/CR 546.1—2016《动车组用涂料与涂装第1部分:车体外表面用涂料及涂层体系》标准要求的轨交车辆用水性聚氨酯面漆。该面漆具有良好的光泽外观和涂膜性能,并且具有比较宽的施工窗口,可以替代现有的溶剂型面漆产品。
近年来,人类生产活动增多,海洋压力逐渐增大,海水富营养化愈发严重。我国北方贝类养殖户每年都会面临大型海藻肆虐的问题,影响贝类生长。药物消除、人工捕捞方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天然饵料中的植物蛋白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且制约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我们需要开辟绿色、低碳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内的物质和能量及养殖生物的容纳量,因此本课题利用点篮子鱼、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等,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甲壳动物。肠道微生物,顾名思义是存在于肠道中的一类微小生物,在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以中华绒螯蟹“江海21”为试验蟹,通过比较不同遗传背景(MNST基因的三种SNP基因型)和不同发育背景(不同蜕壳阶段和发育差异)的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在不同育种基因型、不同发育阶段和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