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统筹城乡步伐的推进,各种资源与力量正在涌入乡村社会,并不断重塑着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导致乡村社会正在经历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双重大转变。正是在此境设下,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开始逐渐展现出新时期下农村社区应有的形态与属性特征。而且,不可置否的是这种现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继续存在,甚至会呈现形态多样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中跨村集聚型农村新社区就是典型范式。作为传统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过渡性形态,跨村集聚型农村社区既有异于传统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又不充分具备城市社区的组织形态与功能,是一种处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成长”新型社区。这一新型社区由于其与传统的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差异而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理论界对这一新出现的现象还没有充分的讨论。本文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桃源新邨社区为研究个案,研究这一新型社区的治理实践,并试图探讨这一类型社区治理中的规律。 研究发现,桃源新邨社区主要是通过包容性治理来有序推进整个社区的建设与治理。其包容性发展路径主要表现在:在建设原则上,体现以民为本,并突出自愿、有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使社区居民多层次、多维度的分享成果;在组织体系架构上,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社区经济组织以及社区群团组织为四个要点协助的组织架构体系,并强调这五大组织体系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在治理机制上,针对“村民+居民”的双重身份属性,在原行政村与社区之间创建了基层组织联建、民主选举联动、日常管理联抓、服务权益联享、义务责任联担的弹性机制;在文化培育上,从文化载体、宣传渠道以及文体活动三个方面形塑社区包容性的文化内涵与精神。 桃源新邨社区的包容性治理经验为此类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可操作性方案。在未来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此类混合型社区的存在将会是一种常态,因此桃源新邨社区治理的经验启示在于:(1)以人为本是农村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2)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弹性化的治理机制;(3)社区组织的多元化及其互动是社区治理的关键基石所在;(4)包容性的文化是社区长效性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必要润滑剂。在此基础上,对包容性治理与新型农村社区转型的内在契合性进行了拓展性分析,认为传统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无论在初始的制度设计还是村级组织的职能定位抑或是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均与转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需求脱嵌,而包容性治理在诸多方面与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需求存在很强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注重治理过程的多元参与以及治理成果的平等共享。 最后研究还发现,桃源新邨社区在开展包容性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社区建设整体推进缓慢导致村民难以真正的融入、治理成果受众群体中缺乏对外来务工者的考量、合作治理中社区自治力量生长缓慢、“身居分离”的内部矛盾导致日常管理的琐碎、文化培育机制需进一步加强等现实问题,需要在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完善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增强社区自治能力以及进一步培育居民的社区文化精神等方面采取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