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杜甫诗意图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a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之际,由于上层统治者对所有文艺重政教的原则限定与对杜甫诗歌中忠君爱国思想的片面解读和宣传,导致了杜甫诗歌发展仅仅停留在教化民众的功用层面上,而在绘画领域并没有得到大的突破。虽然明初的谢缙,杜堇创作了少量的杜甫诗意图,但他们的作品或影射时事,或对政教原则进行牵强附会,并不直接抒情写意,“含蓄”与“隐喻”是这一时期杜甫诗意图的显著特征。到了明代中期,政治环境转向平和,人们对杜甫的诗歌开始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再加上吴派文人画大兴,画家们开始普遍在杜甫诗歌中寻找灵感。因此,明中出现的数量众多的杜甫诗意图绝大多出自吴派画家之手,从诗题的选择到绘画的呈现都符合吴派画家们清淡、闲适、雅致气质。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意图呈现出创作主体的集中化,创作题材与风格统一的特征。明代后期,在社会的动荡,“童心说”、“性灵说”各种思想的出现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市民阶层的扩大等等这一系列纵横交织的因素影响下,杜甫诗意图的题材和风格在明中的基础上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人物画的“中兴”和“雅俗共赏”的社会氛围使得诗意画中的人物成为了画家们描绘的重要对象。这一时期的杜甫诗意图呈现出较明中期风格、形制更为多样,人物描绘的比重增加的特征。总的看来,明代的杜甫诗意图在数量、题材和风格上都呈现出正向、多元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可作为明代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经济变迁的表征。因此,通过对明代杜甫诗意图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细致微观地勾勒出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于个人意识形态的样貌和发展轨迹。
其他文献
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升级。“四种形态”作为开展监督执纪工作的策略与方针,被正式载入党内法规。“四种形态”科学回答了“如何执纪、为何监督”等问题,深刻解答了当下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监督执纪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并指导了监督执纪工作的开展。“四种形态”是党中央在反腐倡廉新形势下,着眼于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所提出
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凸显。“微腐败”问题损害党和政府与群众关系、破坏社会崇廉尚俭风气、动摇社会稳定根基。当前,全国范围内“微腐败”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由“微腐败”衍生的恶劣影响时常显现。因此治理“微腐败”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任务,加强“微腐败”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成了必然要求。廉洁政府研究的深入为“微腐败”治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自20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边地区因长期受地方军阀高压统治,加之地势影响,交通不便,经济水平十分落后。中国共产党将此地的实际情况与其建设经验充分结合,因地制宜,调动当地人民群众参与到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使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成长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充分组织和团结川陕边人民群众,调动当地人民群众
政党政治时代,政治认同问题即处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是否对政治客体产生内在的心理归属和外在的行为支持,业已成为党长期执政、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然而,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尚未形成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易受错误社会思潮和社会转型所出现的问题
2020年初,我国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孕育而成的抗疫精神是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巨大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精神推动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整体获得感。本文以抗疫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研究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大型官修类书之一,收录了汉魏到隋唐出现的众多女性复仇故事,体现出汉唐小说作家的复仇思维、理想女性审美、伦理道德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具有社会教化效用及文学影响价值。但当前少有对《太平广记》女性复仇故事这一主题进行整体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跨学科研究法,通过梳理《太平广记》所收的四十八条女性复仇故事,考察《太平广记》汉唐小说家眼中的女性复仇行为及其形象。文章首先对《太平广
珠英学士因编纂《三教珠英》而得名,他们是武后时期宫廷文人的代表,也是初唐文学转变之关键人物。武则天大足元年(701),《三教珠英》书成,崔融将参与编撰学士的诗作汇集成《珠英学士集》(简称《珠英集》)五卷,《中兴间气集·序》《新唐书·艺文志》《唐会要》《郡斋读书志》等皆有著录记载,宋元以后散佚,却因敦煌藏经洞内发现的P.3771、S.2717二残卷得以重见天日。历来对P.3771、S.2717写本的
十八大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媒体融合日益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创新,新闻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高校承担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也是党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新闻舆论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于此,本文在详细梳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敦煌婚仪诗文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反映唐五代时期敦煌婚嫁仪式的诗文作品。敦煌婚仪诗文是民间应用文学的一类,据文体差异,可分为敦煌婚嫁诗词、敦煌咒愿文、敦煌婚嫁书仪、其他四类。本文以敦煌婚仪诗文的内容及写本抄写情况为基础,探析敦煌婚仪诗文的类型及创作特色,从写本学角度,还原作品所处写本的原始生存情境,并进一步管窥敦煌婚俗。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敦煌婚仪诗文的内涵、特点。首先,探讨文学和仪式的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以事实性知识学习、浅表层次理解、近迁移应用为主的低阶思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层次需求,高阶思维能力才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提升的要求。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大重点,这也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现有的高阶思维能力研究,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具体到语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