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成功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基础之上,从分子细胞层面探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采用加味炎调方进行干预,观察通腑活血法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加味炎调方对脓毒症早期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IL-10、VIP水平,晚期炎症介质HMGB-1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NF-κB通路活化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索加味炎调方治疗脓毒症的机制和深层次靶点,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机理研究能够深入到分子水平、阐述加味炎调方治疗脓毒症的现代药理机制、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重大疾病脓毒症的方案打下理论基础。 方法:(一)体内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共88只,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对照组8只,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致死;②假手术组8只,麻醉后开腹翻动肠道,关腹,12h后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致死;③模型组24只,分别于CLP后12h、24h、36h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致死,每个时间点8只;④加味炎调方组24只,CLP前加味炎调方灌胃(9.9g/kg)3天,每天一次,第三次灌胃后2h行CLP术造模,分别于CLP后12h、24h、36h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致死,每个时间点8只。⑤清开灵对照组24只:CLP前使用相应的清开灵药物灌胃(0.36g/kg)3天,每天一次,第三次灌胃后2h行CLP术造模,分别于CLP后12h、24h、36h麻醉并腹主动脉采血致死,每个时间点8只。观察各组动物死亡率及一般表现;动物尸体解剖腹腔感染程度;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HMGB-1、IL-1β、IL-6、IL-10水平;EMSA测定各组肠组织NF-κB-P65水平;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VIP水平;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各组肠组织细胞形态变化。(二)体外实验:按ATCC常规培养方法进行大鼠巨噬细胞培养;并制备药物血清,确定无毒性剂量范围;培养细胞分为正常组、加味炎调方药物血清组,每组各4皿,分别添加药物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分别在12h、24h和48h后根据检测要求收集标本。检测细胞增殖、TNF-α、IL-1、IL-6、IL-10、HMGB-1mRNAs表达。在正常组、最佳效应浓度加味炎调方药物血清组中分别添加药物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同时添加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分别在12h、24h和48h后收集细胞,提取其核蛋白,观察NF-κB活性变化及HMGB-1表达。 结果:采用CLP法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动物术后苏醒延迟,呼吸明显加快,腹部膨隆,蜷缩少动,竖毛,精神萎靡,双眼微闭,眼角分泌物,腹泻等表现,且较早出现死亡,剖腹可见浑浊性脓血性渗液,恶臭,肠管扩张水肿,胃积水,肺淤血。脓毒症大鼠血清炎性介质TNF-α、HMGB-1、IL-1β、IL-6明显增高,肠组织HMGB-1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加味炎调方能够改善脓毒症大鼠的一般表现,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的死亡率;加味炎调方具有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HMGB-1、IL-1β、IL-6水平的趋势,不下调脓毒症大鼠血清IL-10水平,下调脓毒症大鼠肠组织HMGB-1mRNA的表达,减弱NF-κB的结合活性,显著降低核因子通路的活化程度。在体外实验中,加味炎调方药物血清在10%~30%范围内对培养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不同浓度药物血清能下调培养细胞TNF-α、HMGB-1、IL-1β、IL-6水平表达,不影响IL-10表达,下调HMGB-1mRNA的表达,减弱NF-KB的结合活性,降低核因子通路的活化程度。 结论:采用CLP法能够成功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在CLP模型及体外细胞培养中提示大鼠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活化以及由此通路激活的早期TNF-α、IL-1β、IL-6,晚期炎症介质HMGB-1等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并由此而导致了炎症反应失控,最终可能引起脏器的损害,引发脓毒症。加味炎调方能够降低脓毒症大鼠模型的死亡率,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细胞及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的趋势,不下调IL-10水平,这可能是加味炎调方治疗脓毒症的机制之一。加味炎调方能够显著下调脓毒症大鼠肠组织晚期炎症介质HMGB-1mRNA表达;能够显著下调脓毒症大鼠肠组织中NF-κBp65表达,降低NF-κB通路的活化程度。这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了加味炎调方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为加味炎调方在危重病急救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