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舞和藏族舞作为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格外,还有着高度相似的地域性特征,它丰富了中国民族舞的理论内容,也为中国传统舞蹈的类别增添了异样的风采。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信息高度融合为民族舞蹈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失去个性、庸俗化等挑战。这与民族舞蹈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传承性有着很大关联,对于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来说,首先理清舞蹈类型的本质显得尤为关键。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内容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本论文将以蒙古舞与藏族舞为例,从蒙、藏族舞蹈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舞蹈类型及语汇、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研究蒙、藏族舞蹈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价值,考究其内在传承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将两者更为清楚地区别与阐述,本论文从舞蹈发生形态、舞蹈地域特征、舞蹈发展脉络等方面,对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在对不同时期的舞蹈作品进行比较的同时,从笔者的视角研究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与个性成因。在对舞蹈个案比较研究中,本人从舞蹈创作的人文基础对典型舞蹈剧目进行分析,探索蒙、藏族舞蹈发生时的共性和个性艺术特质。本论文旨在开辟蒙、藏族舞蹈未来的继承与发展新道路,那么对蒙、藏族舞蹈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细致地分析成为一种必要,为了民族舞蹈在创新时给以“度”的衡量标准。论文在思考当代民族舞蹈在创作和舞台表演上课堂化、技法化的误区同时,提出了民族舞蹈的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发展,应当立足于时代审美习惯与时俱进有所突破,这对蒙、藏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具学术价值,也为中国民族舞蹈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对蒙古族与藏族舞蹈生态环境的研究,探索蒙、藏舞蹈所呈现的不同生态特征。解读蒙古族与藏族舞蹈文化及创作背景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两个地区的地理地貌、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以期窥视蒙、藏族舞蹈对与创作生态背景的关系。从而为比较蒙、藏族舞蹈的民族个性与艺术门类共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蒙、藏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舞蹈语汇,从民间自娱性、节日习俗性、宗教礼仪性的异同管窥舞蹈艺术中的民族性格。并从体态动律、步伐特征、音乐及情感表达的舞蹈语汇中进行比较,探索蒙、藏族舞蹈的民族审美习惯,挖掘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性格与与人文精神内核。第三章主要是对蒙、藏族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将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比分析,呈示不同时期的舞蹈风格变化,及舞蹈作品的时代特征。在对蒙、藏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对比分析中,寻得民族舞蹈的审美样式与发展轨迹,为其他民族舞蹈艺术风格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照。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部分,在通过“度”在民族舞蹈中的作用分析,呈现蒙、藏族舞蹈表演与创作中合理尺度的标准。本论文分析当下蒙、藏族舞蹈的发展脉络,为中国民族舞蹈及未来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等提供度的衡量依据,也为蒙、藏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