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T2加权的梯度回波序列的参数调整及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设计T2加权的梯度回波序列的参数并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应用,观察成像的清晰度、可靠性及效率方法:1.模型研究,利用琼脂糖模型成型,摸索成像参数,比较不同参数条件下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确定选择成像参数;2.颈动脉斑块的离体标本研究,观察不同参数条件下图像对斑块的区分度及图像质量和清晰度,寻找最佳参数;3在患者的颈动脉成像中运用T2加权的梯度回波序列,验证其有效性及效率结果:1.综合比较不同参数下成像清晰度,扫描时间和呈现物质的T1、T2属性方面的结果,确定参数为AT=1000 ms,TGE=128.4 ms,Tp=50ms,and α=20。时,图像清晰,不同T2琼脂糖块的区分度好。2.通过离体颈动脉斑块研究,综合比较不同参数下,能够清晰呈现斑块特征的参数为TR/TE16/9ms,快速回波因子16,图像平均次数=8,翻转角=20°。3.在前期获得参数的基础上微调参数,获得比较清晰且不同成分区分度好的图像,扫描时间比传统获得T2加权图像的自旋回波序列短结论:通过调整参数,T2加权的梯度回波序列可在高分辨颈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可获得比较清晰且不同组织成分区分度好的T2加权图像且扫描时间较常规方法缩短第二部分应用成人3.0T核磁共振成像机器对大鼠心脏成像的方法研究目的:利用成人3.0T核磁共振成像机器对大鼠心脏成像的方法学研究。方法:共有5只Wistar大鼠纳入研究。每只大鼠在一周内接受两次核磁共振成像。麻醉采用2%异氟醚。MR扫描包括黑血自旋回波采集(结构分析)和心脏相位分辨稳态梯度回波扫描(功能分析)。对于心率在300次/分以上的大鼠,采用前瞻性触发。在心率不足300次/分的情况下,采用回顾性触发。由于大鼠的心率几天内变化在250次/分到420次/分之间,最后所有大鼠都实施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触发扫描。用一组覆盖整个左心室的连续短轴层面获取数据用于心脏功能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传统的8通道SENSE膝关节线圈获得。每次扫描均取得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博出量(SV)。用QMass MR软件评估心脏功能。结果:所有大鼠核磁共振成像均取得成功。黑血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和电影图像的成像质量均满意并且重复性好。SNR,CNR,空间和时间分辨率足以识别心内膜和心外膜,从而可以较准确计算EDV,ESV和SV值。甚至微小的结构也可以识别,成功识别一只五腔心大鼠。在心脏收缩期间,图像质量因血流伪影而略微降低。平均射血分数为77.5%±4.1%,与高场强核磁共振系统获得的值吻合良好。在所有扫描中,EF的再现性优于6%。EDV,ESV和SV的变化低于10%。所有量化特性均未显示后续扫描之间或前瞻性和回顾性触发成像方法之间存在任何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以在临床成人全身3T核磁共振系统上对大鼠的心脏进行全面结构和功能学检查,具有足够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获得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精确数据,并且采集时间可以在60分钟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