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戈尔丁本人关于创作的谈论和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启发,本论文一反盛行已久的关于《蝇王》展现“人性恶”的观点,联系20世纪以来的国际风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种现实,从政治层面进一步解读。认为拉尔夫与杰克的权力斗争与20世纪风雨如晦的成人世界的战争构成一种内在的呼应。拉尔夫与杰克分别代表民主与极权,由于民主领导人性格上的弱点和管理上的缺陷,导致后者有机可乘、夺取政权,建立了用暴力手段、以个人意志决定一切的极权政治。杰克战胜拉尔夫影射了二战初期,希特勒战胜张伯伦、法西斯阵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现实,同时向世人警示:如果民主与文明自身不加以巩固与完善,极权主义就仍可能再次浮出水面;将小说中猪崽子的悲剧纳入政治与科学的关系层面上加以解读,猪崽子作为哮喘病患者的病体特征隐喻了现代科学力量在面对政治斗争时的孱弱惶恐、力不从心,呈现出科学与政权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此外,猪崽子信奉的工具理性使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可贵的情感与怜悯之心,戈尔丁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同时,呼吁人类爱的情感和心灵的平衡;将小说中西蒙的悲剧放在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层面上,象征宗教博爱精神的西蒙在拉尔夫的民主阵营中遭受冷遇,又与杰克极权主义滋生出的野蛮邪教形成尖锐对立,在权力斗争交织而成的世界中脆弱无力,始终游离于政权之外。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基督教在战争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并不能够使战斗着的双方遏制住已经被撩起的征服欲望,凸现出戈尔丁本人对二战时期宗教在政治秩序中的地位与处境的深刻体悟与忧思;将小岛上两次失火事件放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层面上解读,“失火的伊甸园”的深层寓意是在世界大战中惨遭破坏的地球。从神话和寓意的视角看,戈尔丁用诗意的笔触营造了一个别样的“夏娃”,驳斥了某些学者认为岛上因女性缺失而导致男孩作恶的说法。从“蝇王”与西蒙的对话推导出“蝇王”是森林的王者,是“自然之魂”,这驳斥了以往人们将蝇王看做“恶”的象征的观点。小说中戈尔丁还通过“蝇王”之口向人类发出警告:人类若坚持对大自然为所欲为,地球生态也会以各种毁灭性灾难的形式惩罚人类的罪孽,那么结局便是使人类历史尽早夭折。此外,小说的意义并非仅囿于人类社会的普遍性,还需延伸至广袤的宇宙。戈尔丁在小说和颁奖词获奖感言中均有站在宇宙高度俯瞰地球的描绘,人类的伟大与渺小尽收眼底,“政治裤子”里演绎的人类现状,只有通过完善的民主政治和宇宙意义上的无疆大爱,人类社会才能“逐步走向一个没有战争威胁的,理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