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幼儿主要通过感知觉来认识周围世界,美术感知是幼儿审美的基础,幼儿美术感知能力是美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对于幼儿认识世界、感受美、发现美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应用程度较低,等问题。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方式是否会对幼儿美术感知的产生影响,有哪些影响,除了教学方式的影响,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否也会影响幼儿的感知,这些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和美术作品的形式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为5—6岁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通过选择6幅美术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对42名被试幼儿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对美术感知的评价工具,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等建立了美术感知的评价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的检验后证明量表可以应用于实践。研究者基于现有幼儿美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课例分析,进行了所选择教学内容的研究设计,并进行了实践研究完成数据的收集。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量的处理后,实验得到如下结论:1.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能力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呈现方式对5—6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像+背景音乐+解说比图+解说、图+背景音乐+解说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5—6岁幼儿表现出更多的美术感知能力。在对美术感知各个维度的具体影响上,对形式性、情感性维度差异显著,整体性差异不显著。2.美术作品的形式对5—6岁幼儿美术感知能力总体上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对美术感知能力的具体维度上的影响显示在对美术感知形式性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美术作品整体性和情感性的感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从自变量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和美术作品形式的交互作用来分析,抽象作品像+背景音乐+解说的美术感知得分最高。根据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建议:教师应丰富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促进5—6岁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多媒体教学信息呈现方式的运用要结合美术教学需求的实际,美术作品的选择上更多的选择抽象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引导为主,注重幼儿的感知体验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