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和低碳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我国在国际上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节能低碳发展上也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不管是化石能源的生产还是消费上均占有相对大的比重,经济增速略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对能源的消耗增速依然较快,这就造成了陕西省的碳排放强度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国家发改委确定首批低碳试点省市,陕西省成为首批五省之一,理应在低碳减排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陕西省积极响应国家对低碳省市的标准要求,制定了《陕西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3%,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15%,比2005年的降低45%左右,第三产业GDP占比上升到4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左右。本文基于我国承诺的2030年左右碳排放量达峰和陕西省重要的碳排放地位,通过对陕西省的碳排放历史轨迹和影响碳排放因素进行探讨,建立陕西省碳排放的预测模型,并据此模型通过情景分析预测2016年至2050年陕西省的碳排放情况,为陕西省低碳经济建设提供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陕西省历史碳排放量自2000年以后一直稳步上升,平均増速达到10.24%,碳排放量增长最快达到25.8%,近3年的碳排放量增速都维持在5%左右;第二产业导致的碳排放量一直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自2002年以后第二产业导致的碳排放量呈现逐步降低状态,第三产业导致的碳排放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状态,由1996年的占全部碳排放的11.1%逐步上升到近年来的20%左右;根据本文对生活用能导致的碳排放的计算,陕西省的生活用能导致的碳排放处在13%左右的比例,超过第一产业导致的碳排放,因此不应该忽略;碳排放强度在1996年至2000年下降速度相对较快,2000以后下降速度明显变缓,陕西省碳排放强度下降迅速,成绩值得肯定。(2)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解陕西省生产部门用能碳排放和生活用能碳排放,生产部门碳排放影响因素里影响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的第一大因素是人均财富效应,第二大因素为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且为负效应,历年的人口效应均保持正效应,但其影响数值并不大,整体的产业结构效应主要是正效应,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是所有因素分解里最小的因素;生活碳排放分解中,对居民生活用能影响最大的是人均能耗效应,生活能耗结构对生活用能碳排放增长是负效应,人口效应对陕西省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贡献较小。(3)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和GDP、年底总人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回归关系,由于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严重共线性,因此选择进行岭回归,得出GDP、年底总人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均为正值,弹性系数分别0.1979、3.6101、1.4531、0.3411、0.2506,而能源强度是负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0.1546。从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看,人口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能源结构、城镇化率、GDP和能源强度。(4)基于构建好的STIRPAT模型分别对6个影响因素设置高排放情景、中排放情景和低排放情景,预测了 2016-2050年陕西省碳排放量,三种情景设定中只有低排放情景下陕西省的碳排放在2030年出现峰值后开始下降,中排放和高排放情景在2030年出现了拐点,但是2030年以后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不过增长速度极其缓慢,预示在这两种情景下陕西省的碳排放不会出现快速增长现象,峰值也即将到来。《陕西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情景下,陕西省均完成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