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监测森林中乔木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为森林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同时也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与环境系统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林业提供数据支撑。冠长、冠长率是树木活力、木材质量和树木抗逆性的重要指标,利用枝下高预测冠长是获得冠长的有效方法。激光雷达在大尺度研究区域森林调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北天然次生林抚育更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C0504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稳定、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监测森林中乔木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仅可以为森林资源利用提供基本信息,同时也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与环境系统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林业提供数据支撑。冠长、冠长率是树木活力、木材质量和树木抗逆性的重要指标,利用枝下高预测冠长是获得冠长的有效方法。激光雷达在大尺度研究区域森林调查中较地面调查更为便捷、高效。因此研究基于激光雷达数据的枝下高模型是枝下高模型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甘肃祁连山大野口观测站1公顷样地激光雷达提取的青海云杉单木变量参数为基础,在单木水平进行枝下高模型研建。通过建立枝下高混合效应模型、层次贝叶斯模型,探讨了如何解决样地对枝下高生长的随机扰动影响的方法,并利用相容性模型系,解决了枝下高与胸径的相容性问题。同时,利用同一样地不同平滑方法获取的数据,探讨了模型的应用可行性。论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建立枝下高混合效应模型,解决了样地布设对枝下高生长的随机扰动问题。本文利用基于激光雷达的单木树高(LH)、单木树冠投影面积(LCA)解释立木大小对枝下高生长的影响,利用基于激光雷达的样地郁闭度(LCC)和样地优势高(LDH)解释竞争对枝下高生长的影响,建立枝下高混合效应模型。得到以下结果:加入LDH对模型精度提升较小,均方根误差(RMSE)较不含LDH的枝下高模型降低了 0.5%,所以确定最终枝下高模型解释变量为LH、LCA和LCC。通过计算平均误差(ē)、残差方差(σe2)和RMSE确定随机效应引入的参数位置。计算结果表明,随机效应加在β0和β1上,模型拟合精度最优,ē最小(0.0125m),σe2最小(2.7040),RMSE最小(1.6444m)。通过计算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和对数似然值(Log likelihood,LL),确定使用幂函数方差函数消除异方差。并研究了 4种计算随机效应的抽样方案,结果表明在每个样地中抽取4株胸径较小的样木,计算该样地的随机效应来拟合枝下高模型精度最优。(2)本文通过建立枝下高层次贝叶斯模型,解决了样地布设对枝下高生长的随机扰动问题。层次贝叶斯模型通过引入随机效应解决样地对枝下高生长的随机扰动。结果表明层次贝叶斯模型拟合精度与混合效应模型相近,RMSE为1.6389m。样本量分别为全数据集10%、25%、50%、75%,层次贝叶斯模型估计的参数方差值均比混合效应模型的参数方差值小,且贝叶斯在10%、25%和50%的样本量拟合精度优于混合效应模型,RMSE分别降低了:9.6%、1.2%、4.2%。(3)建立了枝下高和胸径的相容性模型,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单独进行枝下高和胸径建模中的不足。利用似乎不相关回归法(SUR)、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全信息似然估计法(FIML)以及两步度量误差模型法(TSEM)和两种模型形式(NLS&BD、NLS&NBD),利用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评估,得到以下结果:1)利用SUR估计模型系枝下高预测精度最高(RMSE=1.8281m),其他方法的预测精度由高到底,依次为 3SLS(RMSE=1.8283m)、2SLS(RMSE=1.8285m)和 FIML(RSME=1.8296m),结果表明相容性模型系估计方法的预测精度差别较小。2)与最小二乘法拟合模型结果相比,以上联立方程组估计常用方法,模型参数估计方差较少,模型残差均值下降,表明联立方程组可以很好的解决枝下高和胸径的相容性问题。(4)构建了枝下高机器学习模型和枝下高混合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使用森林生长模型中常用的其他建模方法如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SVM)、随机森林模型(RF)、k-近邻模型(K-NN)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并利用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评估。结果表明,k=20的K-NN模型拟合精度最优,RMSE为1.7300m。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加入混合效应后,枝下高分位数拟合精度有所提升,ē、σe2和RMSE分别降低了 5.9%、1.2%和 0.7%。(5)采用全数据集验证混合效应模型、层次贝叶斯模型和枝下高与胸径的相容性模型,并利用同一研究区不同平滑方法获取的402株青海云杉单木变量特征,研究了本文提出的枝下高混合效应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的应用可行性。利用混合效应的参数估值计算的枝下高进行预估,精度为ē=1.3144m,σe2=1.6301,RMSE=1.8324m;利用相容性模型系的参数估值计算的枝下高进行预估,精度为ē=1.2730m,σe2=1.7671,RMSE=1.8406m,较单木分割获取枝下高的残差标准差分别降低33%、30%。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车辆保有量日益增加,生产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零部件愈发复杂性,导致其研发和制造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中,CNC技术(数控技术)的运用使汽车行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使汽车零件加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此,文章针对数控技术在汽车零件制造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提出策略以供参考。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盲目改造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衰减,并威胁物种的栖息环境。探索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能够通过促进区域尺度上的生物保护活动,如保护区的设计和生境恢复,应对和解决生物多样性缺失的潜在威胁。热带森林作为植被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陆均松是海南岛热带山地森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由陆均松作为建群树种所组成的植物
杨树溃疡病是重大的生物灾害,分布广、危害重,对我国杨树人工林产业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引起杨树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以葡萄座腔菌为靶标,筛选获得了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链霉菌菌株,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探索该菌株的发酵条件、5-50L大型设备发酵工艺;并对菌株发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科学采伐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对实现毛竹资源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带状采伐改变了劳动密集型的培育模式,可以实现竹林机械化经营,已经成为竹林科学培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当前带状采伐多关注于林内生境及竹林恢复特征,对毛竹林自主调控过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以苏南地区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4种带状采伐宽度(CK(择伐经营,不进
我国旱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旱区主要分布荒漠和草原植被,结构简单,低矮、稀疏。植被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是旱区植被生长状况评价与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已成为植被信息提取与反演的主要手段。然而,光学遥感植被信息提取技术多应用于森林与草原植被,对荒漠植被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稀疏植被研究受到关注,但是关于稀疏植被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研究,在估算方法上仍存在着诸多
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世界范围内针叶树上最常见和分布最广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危害了针叶林的生态平衡。内生微生物促进寄主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和食叶昆虫的侵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松枯梢病发病时,内生微生物作为生活于寄主植物中的微生物,首先与病原菌发生接触并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过往研究中往往被忽视。本研究以松枯梢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松
混交林结构复杂且树种多样性丰富,比人工纯林有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在森林经营的历史中已在理论层面也形成了要把人工纯林逐步改造为复层、异龄、混交林分的经营方法。了解天然混交林复杂的空间结构、分析不同经营措施对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空间结构与单木和林分生长的关联对于森林的精准经营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中12块1公顷云冷杉阔叶混交林大样地为研究对象,判断3种林层定量划分方法在
随着我国天然林的全面禁伐,木材供给短缺的问题更为明显,因此木本竹的开发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作为我国分布最广的木本竹种,凭借其优质的材性成为良好的木材替代品,其用途广泛涉及家具、建筑和造纸等各个方面。另外,竹浆造纸具有原料易得和成纸光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部分木浆造纸,然而木质素的降解一直是竹浆造纸工业实现绿色环保的难点之一。因此,研究毛竹木
本文在崂山风景区典型次生林区域,沿5条调查样线共设置69个20m×20m的样地,记录各样地的物种组成、各项地形指标,通过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木本植物的功能性状。根据样地-物种重要值矩阵,通过k均值划分和ward聚类,将样地划分为不同的群丛类型。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研究不同群丛类型以及乔木、灌木、草本各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中国农林部门共同管理的重大外来入侵生物检疫对象,自1979年入侵我国后,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影响中国生态安全。引入灯光遥感指数定量化模拟表达人为活动对有害生物的传播影响,以GIS(Geo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栅格代数运算为基本方法,开展精细化的传播规律、空间分布格局和扩散风险测报预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