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TiO2覆层的水下超疏油网状膜用于废水油水分离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废水排放进入水体会造成油污染,通过有效的油水分离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可以缓解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与传统油水分离技术相比,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材料用于油水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能耗低、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缺乏对实际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的研究,在分离过程中易发生油穿透,同时难以实现油回收等问题。为此,本文以不锈钢网为支撑,制备了三种具有TiO2覆层的水下超疏油网状膜,研究了膜对理想油/水混合液和实际废水的油水分离性能,探究了覆层结构对膜承压能力和水迁移特性的影响,考察了膜发生颗粒物堵塞的清洗效果和有机污染的光催化再生性能。
  TiO2包覆的网状膜具有超亲水(水接触角为0°)和水下超疏油(水下油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浸润特性。对所测试的几种理想油/水混合液(如十六烷、1,2-二氯乙烷、正己烷、甲苯或机油与水组成的混合液)进行分离时,膜的水通量可达7.24×103L/m2/h,分离效率可以达到99.3%以上。采用该膜进行煤化工废水油水分离时,初始通量可达1.23×103L/m2/h,分离效率能够达到99%左右,分离后的废水中油含量为47.6mg/L,能够满足一般生化处理对油含量最大限值(30~50mg/L)的要求。在煤化工废水分离初期,TiO2包覆的网状膜会截留废水中水力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随着分离过程的进行,水力直径大于0.3μm的颗粒污染物会在膜的表面和孔道中累积,引起严重的膜孔堵塞,使水通量下降至86.4L/m2/h,且增加了油水分离过程中膜被油污染的风险。0.02MPa下的水力反冲洗能够有效去除膜表面和孔道中的颗粒污染物,使水通量恢复至初始水平。在紫外光辐照下,膜可通过光催化反应去除残留在其表面的实际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实现膜的再生。
  将TiO2沉积层引入膜表面,开发了具有高承压能力的TiO2沉积的网状膜。该膜同样具有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的表面浸润特性。在低外加压力下,TiO2沉积的网状膜保持其原有的表面结构,能够进行快速油水分离,水通量可达4.90×103L/m2/h,分离效率可达99.4%以上。当外加压力较高(≥9.8kPa)或压力冲击存在时,TiO2沉积层的微纳结构会被压实、重构,减小孔径,使膜对十六烷、1,2-二氯乙烷、环己烷和甲苯等油的承压能力达到12.6kPa以上,减小了油水分离过程中发生油穿透的可能性。沉积层被压密后,膜能够利用较高的外加压力或压力冲击,或通过调整被截留的油所产生的压力,维持快速油水分离过程。此外,膜表面的TiO2沉积层被压密后,膜的水下超疏油特性、较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和光催化再生性能均未受到显著影响。
  为了实现同步油水分离,用溶胶凝胶-浸涂法制备了TiO2非对称包覆的网状膜。该膜在空气中的水和油接触角均为0°,在水中的油接触角和油中的水接触角均在150°左右,展现出空气中超双亲、水下强疏油和油下强疏水的表面浸润特性。当被水润湿时,TiO2非对称包覆的网状膜可以实现“过水阻油”的油水分离模式,水通量可达1.35×104L/m2/h;而被油润湿时,可以实现“过油阻水”的分离模式,正己烷通量可达7.28×103L/m2/h。在两种分离模式下,正己烷/水的分离效率都可以达到99.9%以上。基于该膜的油水分离行为的预润湿响应特性,在特殊设计的双通道油水分离装置中,将两片膜分别用油和水润湿,可以通过同步油水分离,在去除水中的油类污染物时,实现油资源回收。在此过程中,膜对十六烷、正己烷、环己烷、1,2-二氯乙烷和甲苯等油与水组成的混合液的分离效率可达99.8%以上,且在回收的各种油中,水的含量较低,均不超过1151.2mg/L。对煤化工废水进行同步油水分离时,膜的分离效率可达98.9%,回收的油中的含水量为324.7mg/L。
  本文,以煤化工废水为载体,验证了水下超疏油网状膜用于实际废水油水分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阐述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和机械强度较好的钢网在膜发生有机污染后的再生和颗粒堵塞后的清洗中的重要作用;将可压密结构用在网状膜的开发,有效缓解了高承压与低通量之间的矛盾;通过双通道油水分离体系的构建,在预润湿驱动下使用同一种材料实现了同步油水分离和油资源回收,从而推动水下超疏油膜材料在含油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不断提升,使用的各类化工产品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其中,间甲基苯酚作为一种基本的有机合成材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处理间甲基苯酚废水的方法中,湿式催化氧化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非均相催化氧化,而其中的催化剂载体是研究重点。碳纳米管(CNT)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载体,但是由于其颗粒粒径较小,无法直接应用于固定床反应中,否则较大的床
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酚类化合物、染料及农药等进入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吸附法因操作简单、吸附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已成为处理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手段。疏水性材料有利于吸附有机污染物,但在水中难以分散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固体材料表面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被称作“表面胶束”。与胶束类似,表面胶束对疏水性物质具有增溶吸附作用。本文
学位
随着灰霾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程度加剧,环境空气污染尤其是颗粒物污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颗粒物污染的研究进一步得到重视,而颗粒物的分级采样是开展这些研究的基础。常用的惯性冲击采样器和旋风分离采样器存在颗粒反弹、破碎、再悬浮等缺点,虚旋风采样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但目前对其内部气流及颗粒的运动规律认识不清,限制了虚旋风采样器的应用。本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建立了虚旋风分级
学位
土壤环境化学过程中的许多反应受制于矿物–溶液界面的控制。在该界面上发生的溶解、吸附和沉淀反应能够直接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毒类金属)污染物的释放与固定。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反应动力学最终是由矿物基底以及界面溶液中所包含的无机离子组分和有机大(土壤腐殖酸、DNA、蛋白和多糖)小(短肽)分子所决定。大量宏观体相研究给出了许多相互矛盾的描述性现象,而微观作用机制仍然未知。原子力显微镜(AFM)可原位实时观察纳
学位

生物炭富含大量稳定性碳,具有丰富的表面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大,含有大量养分元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固碳和土壤改良实践中。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原材料来源广泛的生物炭可以作为吸附剂和钝化剂去除水体和固定土壤中重金属,这对于生物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修复是一种双赢的策略。但是,原始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比较有限,通过改性方法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固定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含磷材料可以
学位
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暴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伴随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构成了极大威胁。大量证据表明,MCs不但是典型的肝毒素,还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对鱼类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系统评估MCs引发的鱼类神经毒性效应,本研究选取MCs中毒性最强、分布最为广泛的异构体微囊藻毒素-LR(MCLR)作为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循环冷却水水质会影响工业设备的稳定及安全运行,是工业尤为关注的问题。而杀菌剂和缓蚀阻垢剂的投加通常是循环冷却水处理的首选的应对之策。本论文以黑龙江省某煤化工企业的的循环冷却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生产性试验对比评价非氧化型杀菌剂-优氯净和氧化型杀菌剂-ClO2的杀菌效果,通过静态实验研究ClO2对典型细菌的杀菌效果及其对金属的腐蚀特性;并在杀菌剂ClO2存在下,研究有机膦药剂的缓蚀阻垢及综合性能,采用响
富氧燃烧技术(Oxy-fuel)是现阶段控制燃煤设备CO2排放的主要技术,经过锅炉烟气再循环和冷凝去水,乏气中CO2的体积分数通常超过90%,可以直接压缩和封存。O2/H2O燃烧技术被认为是Oxy-fuel燃烧的升级,以水蒸气替代循环烟气通入主燃区,尾气经处理后可以实现CO2的富集。水蒸气可以调节主燃区的温度避免热力型NOx大量生成,并且可以与燃料发生反应生成还原性气态产物进一步降低NOx生成。明
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利用生物法处理污水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污泥中不仅包含许多有机物,还存在氮、磷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等,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如何将剩余污泥中碳源有效释放并转化为资源是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针对剩余污泥作为基质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系统难以持续产氢的问题,开发高铁酸钾联合超声(K2FeO4/ULT)预处理方法有效水解
学位
随着“页岩气革命”的到来,页岩气已成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前沿领域。然而,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难降解的页岩气采出水冷凝液,对环境和水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解决冷凝液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对页岩气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水处理技术中,臭氧催化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有机污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尖晶石催化臭氧氧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