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闭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的疾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患者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对于自闭症,目前尚无有效的医学治疗方法,主要依靠长期、终身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根据有关资料,中国0—14岁儿童自闭症患者超过200万,并且在近年有增加的趋势。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教育问题以及凸显为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关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近年来,国家对自闭症儿童康复问题日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权,减轻自闭症家庭的经济和养育负担。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不断不断增加,公办自闭症康复机构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需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民办康复机构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儿童自闭症康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以合肥市民办儿童自闭症康复机构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民办机构的运营现状,以期更好的促进康复行业的发展。笔者选取四家民办康复机构作为研究的个案,通过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民办机构的实际发展状况。对这四家机构的发展规模、场地安排、教学模式、师资队伍队以及创办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了介绍,从而总结出合肥市民办康复机构的运营特征: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政府,社会支持力量薄弱;自闭症康复行业初成体系,但在从业人员准入资质、教学内容、培训等方面仍有所欠缺;机构身份问题有待解决,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教师缺乏且专业性不足。其次,从机构、行业、社会、国家四个方面分析民间力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深入发掘问题所在。紧接着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机构层面,加强对教师队伍和教学的管理,改善招生现状,通过“自我造血”实现良好运营。行业层面,加强自闭症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各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社会层面,营造友善、包容的社会氛围,动员大众和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区在服务居民,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方面的作用。国家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目前对民办康复机构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为民办机构孕育良好的生存土壤,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切实解决民办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现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