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鍉针点按“大椎”穴对颈椎病模型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中NF-κBp50、NF-κB p65及炎症因子IL-1a、IL-17的影响,探究NF-κB与IL-1a、IL-17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共用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用随机的方法分为造模组30只,空白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的30只大鼠用动静力失衡的方法进行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复制;假手术组仅将皮肤切开缝合,无肌肉组织的损伤。饲养3个月后,用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颈椎间盘形态结构的变化,用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仍用随机法将复制成功的模型分成3组,每组8只,即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模型点按组(简称点按组)、模型莫比可组(简称莫比可组)。点按组用自制的松紧带固定后,进行点按手法操作,具体如下:先将压力测量系统即FlexiForceELFSystem的压力传感器接头置于大鼠的“大椎”穴,由专人手持鍉针(姿势形同握笔状)对准接头部位“大椎”穴进行垂直点按操作,力度控制在(4±0.5)N,在穴位上停留时间约为5 s左右,中间间隔3 s,治疗时间为每次20 min,每天进行1次,14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莫比可组按照0.7878 mg/kg的量给予莫比可片进行灌胃治疗,疗程与点按组相同;假手术组、模型组只做固定无其他干预,两组固定的时间均与点按组相同。所有疗程结束后,取大鼠椎间盘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a、IL-1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50、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甲苯胺蓝染色:与造模组进行比较,假手术组中的软骨终板呈现出颜色较深的紫蓝色,其细胞的数量较多、较密集,终板的厚度相对较厚,并且细胞外基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IL-1a、IL-17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点按组与莫比可组中IL-1a、IL-17的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NF-κB p50、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点按组与莫比可组中的NF-κB p50、NF-κBp65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中的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鍉针点按“大椎”穴可以降低颈椎病模型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中IL-1a、IL-17的蛋白表达。(2)鍉针点按“大椎”穴可以降低颈椎病模型大鼠椎间盘软骨细胞中NF-κBp50 NF-KBp65的蛋白表达水平。(3)鍉针点按大鼠“大椎”穴可以延缓颈椎病椎间盘的退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及炎症因子IL-1a、IL-17的表达水平,减少椎间盘软骨细胞中的炎症反应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