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得形成崇尚科学并且尊重科学的意识,以及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这一要求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对于历史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新的时期,高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要求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素养培养要求的核心是求真,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既要注意对科学技术内容的研究,又要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树立求真求实的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性思维,敢于质疑,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务实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对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历史素养和适应创新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笔者对江苏省淮安市JH实验中学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科学事件、科学人物的了解情况、学生对科学成果与历史发展进程的关系理解情况、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以及在历史学习中体现的科学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笔者还采访了江苏淮安市JH实验中学部分历史教师关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相对比较薄弱,历史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意识还有待提高。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教科书中涉及科技的知识点较少、历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学生提问精神缺乏、历史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从教材的角度,增加科技素材,引进先进的呈现方法;从教师的角度,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注重学科建设。在开发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补充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素养;从学生层面上,学生要学会辩证地理解历史,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树立敢于质疑的态度,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评价层面上,应改进评价方法,合理考量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