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现状矛盾日益尖锐,它的滞缓或衰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重庆人民公园是这一现象的典例,它的复兴规划和人民公园以南南宋遗址的挖掘,使人们重新以城市设计的视角来看待这个片区,这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问题。公共空间与城市相互作用,是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城市扩张带来的区位优势下降、内外空间侵占、文化内涵缺失是公共空间衰落的最直接动因。因此想要解决公共空间的衰落这一矛盾应在片区和城市的整体思维下探讨。全文由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三章分析问题,第四章解决问题,第五章提出展望。第一章:绪论。提出文章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重庆人民公园为代表的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现状出现了发展滞缓,它是何以产生,又将如何解决;提出研究对象,对重庆人民公园、形态演变、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三个关键词进行释义;通过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进行总结归纳,找出文章的切入点;提出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章:人民公园形态演变进程。将人民公园(中央公园)的形态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兴建初期、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发展阶段、九十年代至今的滞缓时期。通过1929、1947、1958、1985、2002、2015六个时间点的公园与城市的文字与图像资料,对照分析各阶段的城市形态与公园形态。通过比较总结人民公园形态演变规律,指出人民公园形态演变呈现规模缩小,边界趋于模糊,交通性增强,使用功能复合性下降等特征,其整体发展趋势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经历了与周边发展相互促进到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变化过程,最后得出自然力、政府力、民众力和市场力是影响人民公园演变的影响因子。第三章:人民公园滞缓的动因和发展机遇。第二章的演变进程可以看出,人民公园的兴起发展和滞缓都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区位失落、文化失落和空间失落是在造成公园发展滞缓的原因。城市中心转移、交通区位优势下降和新的公共空间建设是导致人民公园区位失落的原因;文化上,历史上公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复存在使其失去了文化价值;空间上,周边环境侵占和环境更新缺少规划也造成公园与城市的连接度下降,进而导致人民公园的衰落。城市发展带来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改变造成了人民公园的衰落,而人民公园的复兴机遇也是随着旧城更新而到来,历史风貌保护、周边环境的改造、交通系统的改造都为解决人民公园发展的现状矛盾提供可能性。第四章:人民公园发展的策略与实践。整合与系统论是解决公园空间和文化失落的对策。阐述整合理论能作为解决公园发展矛盾之理论依据的原因,回顾并评价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与人民公园有关的规划设计实践,并比较研究了渝中区近十年建设或改造的公共空间的资源优势和设计思路,认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商业资源、市政资源等要素,加强片区概念可以促进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复兴。最后提出人民公园复兴的整合策略,功能整合为历史文化展示的城市客厅,空间整合为凸显山城意向的城市阳台,包括加强显山露水的城市阳台的格局整合;加强贯穿上下半城的山城步道的交通整合,加强历史风貌片区的连续的边界空间整合。第五章:结论和展望。总结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发现人民公园形态演变进程中的影响作用因子,分析发展滞缓的内外动因,提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整合和系统论指导下的文化与空间发展策略。提出文章的不足之处,认为该研究事件处于发展变化当中,视野和预测有一定局限;以个案切入看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的发展问题可能会造成不全面。提出相关思考和未来展望,本文希望通过人民公园的形态演变启发如何建设或改造一个与城市连接紧密、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为旧城中心区公共空间的改造复兴提供思路,为未来的遗址公园建设、片区发展、下半城旧城改造提供参考,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微观的空间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