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鲁迅的宗教思想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中国近现代史,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理论指导,相对全面地阐述鲁迅宗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变化过程,揭示其变化原因。鲁迅对宗教现象的观察与评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变化。鲁迅青年时代尤其是留日期间属于思想发展的前期。受到时代思潮的影响,鲁迅对于宗教基本问题关注颇多,对宗教的起源,宗教与神话的关系,宗教与社会改革、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特点与文化民俗意义等,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青年鲁迅的思想尚未成熟,对于中国当时的实际状况以及世界大势把握得并非很准确,难免带有时代的局限和一定的复古意味。这些构成本文第一章的基本内容。鲁迅归国后,真切地接触中国的实际状况,宗教思想逐渐呈现出与前一阶段不同的特点:一、无意对宗教基本问题做学理上的系统阐述,而主要结合现实需要对各具体宗教进行评论;二、改变前期对于宗教尤其是传统宗法性宗教与佛教基本肯定、推崇的态度,而是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宗教在民族革命过程中所起的麻醉、欺骗劳动大众的消极作用,尽管他始终没有完全否定宗教所能发挥的积极意义。作者力求抓住鲁迅对各具体宗教批评的核心观点,挖掘其深刻的现代内涵,同时又不局限于鲁迅所言,对其一些观点,如佛教“已经消亡”,老子是复古主义的“枭雄”,佛教中“大乘”不及“小乘”等,表达个人的看法。这些构成第二章的内容。当然,第一章和第二章在内容上的侧重是相对的,为了行文方便和论述集中,个别地方会有所调整。第三章是该文的重点。作者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宗教发展史,深入解读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并以此为基本指导,依托鲁迅思想自身的逻辑,对鲁迅宗教思想作深入剖析,由此呈现出鲁迅宗教思想的变化脉络、变化原因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状况、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对先进知识分子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其中,对于鲁迅早期为什么非常推崇宗教的社会作用和鲁迅借助宗教以“立人”这种思路为什么会失败等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相关视角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