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一个主题,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否解决好中国的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针对种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展的“道”的层面,还要探寻和运用其“术”的层面,即对科学发展观的工具性思想进行必要的阐释。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发现,邓小平有大量的关于发展观的工具论思想,这些关于发展的工具论思想内蕴在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的思考,特别体现在他从方法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工具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挖掘和阐释邓小平发展观的工具论思想将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视角,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作用。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发展观的工具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分析了发展工具论思想的理论基础,阐释了邓小平关于经济建设工具论、政治建设工具论、文化建设工具论、社会建设工具论等基本思想。在经济建设工具论中,邓小平以关于市场经济工具性理论创造之初的三次超前实践为基础,多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只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有好处,就都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是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工具。在政治建设工具论中,邓小平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理性思考,从实际出发,提出“再没有比‘一国两制’的办法更合理的了”,从“一国两制”的制度工具性层面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在文化建设工具论中,“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从教育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在社会建设工具论中,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统一战线理论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用统一战线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发展工具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从价值观层面推动了中国哲学工具性革命,在现实中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总目标提供了思维理路和发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