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1世纪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孕育兴起。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无论是其内容介绍,还是其相互比较都已经不是首次被作为学术讨论的话题了,而国内外学者对于二者的研究都是停留在定性的解读、分析与比较之上,少有人对二者的契合点——装备制造业进行深入、定量的分析。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的重要分支,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德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两国装备制造业为背景,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本文根据国内某种常见的,易于研究的分类标准对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进行分类,将中国装备制造业分成八个子行业,并对八个子行业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处理,然后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八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效率,分行业进行分析。接着,对照国际分类标准统一口径,对德国装备制造业进行八个子行业分类,分析德国八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将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进行对比。最后,本文将搜集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据,建立“市场换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框架。这一框架下包括两个模型,首先建立外资进入与行业技术进步关系的线性模型,并利用面板回归实证探究外资进入对技术进步是否具有溢出效应。然后根据某种分类标准将八个子行业分为实施“市场换技术”政策的行业与未实施“市场换技术”的行业两大类。建立统一的外资进入程度与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的双对数模型,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分行业进行单位根检验等各种时间序列数据必要的检验,实证探究外资进入对行业自主创新是否具有正向影响,分析八个子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与德国进行合作的必要性,应对不同行业得出不同结论,给出不同的政策建议。经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实施“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四个行业而言:汽车制造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两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外资进入有关。其中,汽车制造业主要依赖于外资进入,其次依赖于汽车整体行业规模。说明对于汽车制造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确实在汽车行业用“市场”换来了“技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与出口负相关、与外资进入正相关,这说明一方面,铁路等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对于出口依赖可能较强,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限制程度比较大,其带来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较大,另一方面,2005年以来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影响铁路企业出口的自主创新能力,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国出口贸易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针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国的技术水平正在高速发展,并且处于一个爆发期,距离国外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但是自主研发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外资对于国内通信行业的正面积极影响已经过去,现阶段外资进入对于国内通信行业的发展起到一种抑制的影响。针对专用设备制造业这种劳动非技术密集型,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行业规模与行业盈利能力,而并非引进外资与出口。中国应当适当转换思路,对这两种产业的调整逐步少外资,多中资,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扶持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对于未实施“市场换技术”政策的四个行业而言,实证结果说明,中国也确实不需要在这四个行业内走“市场换技术”的道路:针对通用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这两种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其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是研发投入以及行业盈利能力,这说明这两种行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目前这两类行业还依赖于劳动力优势以及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针对金属制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增加研发投入与适当缩减行业规模,而且增加研发投入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更大,这可能说明金属制品业总体的发展水平并没有达到工业4.0或者3.5的水平,可能仅仅还是3.0或2.5的水平。仪器仪表制造业作为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与外资进入程度以及企业规模均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一方面外资进入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的是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仪器仪表制造业业存在产业规模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有可能是规模大小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有可能是规模结构有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