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西北传统民居住宅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经济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以适应自然气候为根本,以地域材料为基础,以多元文化交融为底蕴,以符合宜居性为核心的“原始有机建筑”。在住宅空间功能上注重实用性,在陈设与装饰上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特征。但现如今设计文化趋同,技术水平提高,传统地域性民居住宅空间形式已逐渐失去优势,沦为城市住宅模式的附属品。在上世纪40年代,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自从创造了“有机建筑”后,便在世界上掀起了对本土建筑的追捧,至今其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而有机建筑理论是符合自然环境的一种地域性建筑设计观念,在它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对本土建筑的完善与拓展。它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契合,与时代的接轨;强调利用非线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结构语言表达建筑形态,突出建筑实质性特征;注重空间文化构建与自然属性的塑造。这正是当下鲁西北民居住宅空间正在逐渐丢失的本质。因此,本文基于有机建筑理论,对鲁西北民居住宅空间的地域性,时代性以及人文性进行深入研究,以试图解决目前鲁西北民居住宅空间趋同模式,丧失真实性的现状,重构鲁西北民居住宅,塑造更贴近生活,回归本质的宜居生活空间。论文主体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1-2章):论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第一章从有机建筑理论的形成背景到三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分析有建筑理论的核心与特点;第二章着重根据文化底蕴综述了鲁西北传统民居的空间特征及室内文化与地域性材料的使用。将鲁西北传统民居空间与有机建筑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比较,突出讨论传统的鲁西北民居住宅的原始有机性能。第二部分(3章):研究调查鲁西北传统民居住宅空间当下现状及对具体问题的发现。分析并总结当下鲁西北传统民居住宅空间中有机性的丢失原因。第三部分(4-5章):结合当下鲁西北民居住宅空间现状,运用有机建筑理论,解决当下鲁西北民居住宅空间设计趋同性以及对有机性能的丢失,试图重构精神与物质平衡的真实宜居住宅空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