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速发型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而在临床应用EPO预防和治疗哮喘方面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0只BalB/c小鼠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鼠龄是6周至8周,将它们随机分成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及D组(EPO低浓度组)、E组(EPO高浓度组),每组共10只。除A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于实验开始后第1、8、15天腹腔注射20 μg卵清蛋白(ovalbumin,OVA)+2 mg氢氧化铝共0.2 ml总共致敏3次。并于第23天用3%OVA溶液(生理盐水配制)雾化吸入,每天雾化吸入30 min,共持续7天,使小鼠激发并引喘。C组、D组、E组分别于雾化吸入前30分钟每次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低浓度EPO(500 IU/Kg)、高浓度EP0(2000 IU/Kg)。小鼠被激发后表现出如搔抓鼻子、躁动、气促、紫绀等哮喘的典型症状,表明已成功制作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除使用生理盐水替代药品之外,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的时间和方法均与其他组别一致。通过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a,EOS)的凋亡率,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 IgE、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 1)的浓度水平;小鼠肺组织经过切片、HE染色处理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应的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1)与A组比较,B组BALF中EOS凋亡率下降,C、D、E组均明显升高;B组血清IgE、血清TGF-β1浓度水平升高,C、D、E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组E0S凋亡率均明显升高,血清IgE、血清TGF-β1浓度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1)D组EOS凋亡率升高,IgE、TGF-β 1浓度水平下降,但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E组EOS凋亡率明显升高,IgE、TGF-β 1浓度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E组EOS凋亡率明显升高,IgE、TGF-β1浓度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小鼠肺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结果:A组中小鼠肺组织形态无异常,肺泡大小基本均匀一致,肺泡间隔较薄,肺泡毛细血管丰富,支气管上皮无明显损伤,无炎症反应;B组中的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变化,存在纤毛倒伏、缺失,肺血管增生、肺间质水肿,并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大部分集中在支气管及其血管周围,最终导致了管腔狭窄;D、E组结果显示:炎症反应以及管腔狭窄的程度均较B组减轻,且随EPO浓度的增加,病理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减轻;C组与D、E组相比,支气管管腔及平滑肌厚度的变化无明显差别,但C组炎症反应程度明显减轻。结论:EPO可促进哮喘小鼠BALF中EOS的凋亡、可降低血清IgE及血清TGF-β1的浓度水平,并能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的病理炎症改变,对速发型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