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经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用水急剧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些后果已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展开了对生态用水的相关研究。为此本文以国家水专项课题为依托,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收集研究区地形、土地利用类型、NDVI、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人口和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等数据资料,依据环保部颁发的《生态保护红线技术指南》和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编制并印发的《黑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施方案》为指导,对研究区生态红线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计算生态用水量,并依据哈尔滨市中远期规划,预测2020年、2030年的生态需水量,提出生态红线约束下的生态用水合理配置方案。结论如下:(1)确定了3类生态红线区分别为水源涵养红线区、水土保持红线区和水土流失敏感红线区,各占研究区面积的30.19%、0.39%和8.55%,最终得到综合生态红线区面积为1509km~2,占总面积的31.07%。(2)生态用水核算结果表明:2014年,研究区最低生态用水量为91.265×10~8t。非冬季生态用水量占全年生态用水量的74.04%,冬季生态用水量占全年生态用水量的25.96%。其中,河流生态用水所占比例最大,可达到63%,主要原因是由于松花江是主要取水水源和排水受纳水体,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河流的基本生态用水量是生态用水保护的重中之重。湿地生态用水占生态用水总量的23%,表明研究区内大量的河流、湖泊、沼泽生态湿地需要较多的生态用水用于维护。植被生态用水量为10%,表明研究区植被自然蒸散耗水占生态用水的比例较小,农业节水空间大。城市绿化与环境卫生生态用水量以最小用量计,占生态用水总量的4%。(3)基于生态红线的生态用水合理配置结果为:以生态需水预测结果为基础,即2020年,研究区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24.32×10~8t,最大生态需水量为143.756×10~8t;2030年,研究区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37.953×10~8t,最大生态需水量是180.521×10~8t。以生态红线区域为约束,得到2020年,红线区域生态用水为44.66×10~8t/a,非红线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93%,其生态用水量为85.69×10~8t/a;2030年红线区域生态用水为56.09×10~8t/a,非红线区生态用水量为95.09×10~8t/a。